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4 16:37:40
11月16日,2018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將正式舉行。在這場實力與氣勢兼備的年末大會上,商界領袖、學界專家齊聚一堂,思辨與真知齊飛,共同勾勒中國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實習編輯 徐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一年,資本市場都會有新變化;每一年,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都在書寫新篇章。
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每到11月,財經界與資本圈的杰出人物從五湖四海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這個盛會上,與會者會探討經濟改革、產業升級、投資變革的全新機遇,并甄選出卓越的上市公司。
11月16日,2018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將正式舉行。在這場實力與氣勢兼備的年末大會上,商界領袖、學界專家齊聚一堂,思辨與真知齊飛,共同勾勒中國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
回顧過往,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的一大特點,便是與會嘉賓人數眾多。原因無他,這里“星光燦爛”,每一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都邀請到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明星經濟學者,他們總會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比如在2017年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數百家優秀上市公司高管、上百家券商基金機構、數十位商界領袖、知名學者專家匯聚成都,分享了他們的真知灼見。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以及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都帶來了精彩演講。
再往前,在2016年的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時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摩根大通原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上海證券交易所原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教父級創投家熊曉鴿等紛紛出席。
除了經濟學家,投資界的“高手”也有亮相。在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博時基金副總裁董良泓、時任南方基金投資總監的邱國鷺、時任招商基金總經理的許小松等資本圈的大腕悉數發言,闡述了他們對未來資本市場的觀點。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各平行論壇中,當時擔任安信證券研究所所長的趙曉光做了主題演講,與多位大佬暢談中國科技和資本市場的未來。
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另一大特點,是傳遞的信息豐富且質優。
比如在2011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發表精彩演講,明確提出資本市場是金融體系的基石。在貨幣政策上,吳曉求認為,等到我們已經高度市場化時,中國貨幣政策更能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更能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市場化。而回顧2015年啟動的牛市,正是受到了“資金牛”和“改革牛”的雙輪驅動。
2012年,摩根大通原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在演講中稱,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有很多方向,一是市場機構化,二是產品多元化。他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需要完善融資模式、提高債券發行等直接融資規模比重等。近幾年,可轉債已然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曾因多次預測到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拐點而聞名的任澤平出席。任澤平表示,2017年A股整體偏樂觀,風格仍是價值投資,但要注意在價值股重估到位、成長股調整到位后,市場風格是否會向成長股切換?;仡^看,任澤平這番論斷可謂頗具前瞻性。
在2017年的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在經濟效益提升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乘勢完成大型的“L”轉換,由高速軟著陸到中高速,希望這個轉換能夠確認。他建議說,一是要繼續讓企業界吃好“定心丸”,要落實好中央最新文件;二是以經濟手段、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為主去落后產能,避免一刀切壓產量等。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則表示,中國已經有了一批家族企業,大量國有企業,即A類企業、C類企業,但沒有B類企業。“中國目前沒有自己的IBM,通用電器,西門子這些超越家族控制、股權分散的所謂B類企業。”他強調,中國在崛起中,也要花大力氣打造一批B類企業。
回望即將過去的2018年,這些分享都顯得彌足珍貴。
一切過往,皆是序章。每日經濟新聞作為活動主辦方,與上市公司以及廣大投資者一道,共同走過了歲月風雨,也共同見證了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
今年的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將以“問道高質量增長新動能”為主題,邀請眾多優秀上市公司、證券基金機構及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投資大咖齊聚蓉城,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圍繞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打造中國關鍵競爭力、消費升級與拓維、資本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等熱點話題,深度思考、前瞻判斷,剖析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瞭望未來發展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