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4 21:45:57
科融環境(300152,SZ)2017年4月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及管理團隊擬在未來12個月增持公司股份1億元~10億元。但該計劃卻大幅縮水,根據公司2018年11月14日晚間公告,增持相關主體累計買入金額甚至不足400萬元。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實習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科融環境(300152,SZ)2017年4月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及管理團隊擬在未來12個月增持公司股份1億元~10億元。此后,該增持計劃截止日被推遲至2018年10月24日。然而,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大部分高管遲遲沒有掏出真金白銀來完成增持計劃。根據公司14日晚間公告,增持相關主體累計買入金額甚至不足400萬元。
科融環境公告稱,截至10月24日,公司實際控制人及管理團隊增持公司股份計劃期滿。經公司查詢及向各相關人問詢,相關人等合計增持公司股份40.1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563%。具體來看,王豫剛(原監事)增持1300股,控股股東徐州豐利增持28萬股,李慶義(原董事長)增持10萬股,徐斌(原副總經理)、郭接見(現任董事)分別增持1萬股。
根據相關人員的增持時間判斷,即便以區間最高價估算,其累計增持的金額也未超過400萬元,這無疑遠低于增持計劃的下限。
2017年4月18日,科融環境公告稱,基于對環保行業的長期看好和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公司實際控制人毛鳳麗及公司其他董監高人員(管理團隊)擬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時間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增持價格不高于15元/股,增持金額為1億元~10億元。
上述增持計劃發布后,在二級市場引發了不小動靜。同日,科融環境股價漲停。2017年4月18日~27日,公司股價累計上漲19.78%。
此后,王豫剛、徐州豐利、李慶義陸續在2017年7月和8月實施了增持。但之后便陷入長時間的空窗期。2018年4月5日,科融環境公告稱,因公司自2017年5月以來兩度停牌籌劃重大事項,管理層的增持截止日應當順延實施126個交易日至2018年10月24日。
在宣布順延增持期限后,科融環境管理層還是長時間沒有實施買入。直到10月23日,徐斌由其配偶代為買入1萬股;郭接見則是到11月5日才實施了增持。
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記者表示,對于上市公司高管忽悠式增持的行為,監管層應該予以嚴懲。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因為信任高管的大額增持計劃而買入公司股票,最終卻遭遇“忽悠”,這無疑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10月中旬,深交所曾發布增持及回購公告格式。其中,對于增持計劃的信息披露作出相關規定,重點明確了增持計劃的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等,嚴厲管控“忽悠式增持”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做出增持計劃的科融環境管理層人士中,包括公司實際控制人毛鳳麗在內的絕大部分人均已不在公司任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科融環境曾于10月16日以書面方式督促及詢問各相關人履行增持義務,提請各相關人說明具體增持方式、增持數量或金額、實施期限、資金安排等,如變更增持計劃,說明變更履行的方式和內容。
截至目前,科融環境陸續收到了鄧學志(原副總經理)、劉彬(原董事)、常永斌(原副總經理)的回復函。上述人等明確表示不能增持公司股份。房炳延(現任監事)、劉景偉(原獨立董事)、李軍星(原副總經理)、朱豐(原副總經理)、賈巖(原董事)、容偉(原獨立董事)、鄭軍(原董事)、張永輝(原副董事長)、陸力奔(原監事)則至今沒有向科融環境予以回復。
同時,科融環境實際控制人毛鳳麗也回函表示,由于個人資金周轉緊張,出現流動性風險,故暫不能增持公司股份。
事實上,毛鳳麗個人也是麻煩纏身。早在2017年,毛鳳麗因為控股公司占用科融環境的資金而被江蘇證監局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此后,其又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今年8月,科融環境公告稱,毛鳳麗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等,證監會擬對毛鳳麗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截至9月30日,毛鳳麗旗下徐州豐利持有的科融環境股票質押率達96.47%。因被長城證券等起訴,徐州豐利全部持股均處于凍結狀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4日下午曾撥打科融環境投資者熱線,但電話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