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2 19:46:50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實習編輯 張北
“金九銀十”并沒有保持原有本色,汽車銷量持續下滑,拖累今年前10月國內汽車產銷同比雙雙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282.58萬輛和2287.09萬輛,同比下降0.39%和0.06%;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935萬輛和1930.4萬輛,同比均下降1%。
“雖然今年前10個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但下滑幅度很小。今年全年車市實現正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小。”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認為。
如果此預判成真,這將是我國車市近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第十屆中國獵車榜”頒獎典禮上,每日經濟新聞與普華永道思略特首發的《2018~2019中國汽車市場回顧及展望》(以下簡稱《報告》)也預測,若無政策刺激,2018年末預計我國乘用車銷量將持續走低,2018年或將成為我國乘用車市場增長的終結年。
SUV仍有增長空間
十年前的2008年,我國汽車銷量為938.05萬輛,同比增長6.70%,比2007年增幅回落15.14個百分點。這一年,我國汽車銷量增速創下自1999年以來的十年新低。盡管如此,當年的增速也比最近幾年要快。
近5年以來,國內汽車銷量增速逐步放緩。今年上半年車市還曾出現多個同比正增長,下半年乘用車市場銷量卻連續下滑。《報告》認為,由于受小排量購置稅政策退出、整體經濟形勢及國際局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導致今年下半年車市銷量出現連續負增長。尤其是從7月~10月中下旬銷量走勢來看,若無政策刺激,2018年末預計我國乘用車銷量將持續走低,2018年或將成為乘用車市場增長的終結年。
到底,是誰按下了國內車市高增長的暫停鍵?
《報告》認為,下半年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與低線城市(三至六線城市)乘用車銷量乏力、人口持續流出、房價上漲與棚改貨幣化政策結束有關。
以低線城市乘用車銷量乏力為例,今年下半年作為乘用車主要增長引擎的低線城市汽車銷售出現負增長,以三線城市銷量下滑最為嚴重,同比下滑4.4%。
一組數據很有說服力。今年前9個月,一二線城市的汽車交強險上險數都保持4% ~5%的同比正增長,而三至六線城市則全面進入負增長。這表明,車企一直信賴的“到三至六線城市去要銷量”的理論,今年徹底失靈了。
這是因為,低線城市消費雖擁有較高活力,但由于規模較小且部分城市汽車保有量較高,缺乏足夠的增長空間。截至2017年底,一二線城市車輛保有量超過100萬城市個數為26個,低線城市高達31個。
低線城市汽車銷量增速放緩也波及到SUV市場的銷量。10月,國內SUV市場銷量為85.64萬輛,同比下滑13.2%。這已經是今年SUV市場第五次下滑。《報告》顯示,SUV市場增速放緩的原因是自主品牌在低線城市汽車市場表現疲軟、低品質SUV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結構改變所致。
2017年,五線城市是自主SUV 銷量的最大貢獻者,但在今年上半年銷量增長率僅為2%,成為一至五線城市中增長最慢的市場。
反而今年下半年以來,合資品牌SUV與中高價SUV銷量上漲明顯。《報告》認為,這種發展趨勢符合車輛消費高端化的要求,說明SUV增速放緩僅為結構調整,仍有增長空間。但隨著合資品牌SUV加大投入,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自主品牌將加劇內部分化
從今年3月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走低,期間雖有波動但始終低于2017年同期。與此同時,根據部分經濟指數及政策方向,《報告》預測,2019年我國汽車消費將缺乏足夠動力,國內乘用車市場仍將繼續下滑,幅度為2%~5%。
不過,隨著房價進一步趨緩、雙積分政策對新能源汽車銷售的促進,以及互聯網車貸等行業的發展促進汽車消費,《報告》預計明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在下滑的同時,幅度應在可控范圍內。尤其是SUV市場,明年市場份額將會繼續增長。
截至今年10月份,我國SUV市場銷量已同比五連跌。《報告》認為,從供需端分析,未來SUV仍有發展潛力。今年下半年以來,合資品牌SUV與中高價SUV銷量上漲明顯。其中,10萬~19萬元價格區間的SUV車型銷量增長幅度最大,小于9萬元價格的SUV車型銷量下滑明顯。
《報告》通過對SUV購買主要群體和潛在客戶進行分析后發現,SUV的潛在購買者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年齡段,占據約43%的比例。車企也看到了這一趨勢,在增加SUV配置力度方面明顯高于轎車。
雖然2019年SUV市場份額將會繼續增長,但增速會放緩,轎車市場和SUV市場在2018~2021年這四年間將迎來結構性變革。如,轎車的再購用戶比例會持續增多,品質將成為核心賣點,中高端轎車和新能源轎車等將成為轎車的核心細分車型,市場營銷布局將由粗放型變為精細化;SUV市場中外資品牌的價區與級別將大規模下探,中國SUV市場將進入新一輪增長,實現增長中心由粗放式向集約型的轉移。
隨著SUV和轎車的變革,再加上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繼續下滑,自主品牌內部分化將進一步加劇,自主品牌會主動謀求強強聯合與跨界合作的機會以提高競爭力。
從去年以來,多家車企已經選擇了新的合作對象。如,2017年8月,江淮與大眾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建設電動乘用車項目;2017年10月,百度與北汽達成戰略合作;今年2月,長城與寶馬簽署合作意向書,意在共同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抱團合作紛紛劍指新能源汽車。《報告》預測,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將保持36%的年度復合增長率,銷量將達到165萬輛,預計在2025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15%~20%,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產業水平將與國際同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