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8-11-22 21:41:49
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公布通知,明確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利息收入免稅細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境外機構在19個月增持中國國債之后,首次出現減持局面。此時,出臺境外機構投資信用債免稅的利好,有利于增加中國信用債的吸引力,鼓勵海外資金從利率債往中國債市的其他標的進行投資,而且外資資金的匯入,對穩定匯率和外匯儲備都有正面作用。
中國引進外資力度進一步加大。11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公布通知,明確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利息收入免稅細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境外機構在19個月增持中國國債之后,首次出現減持局面。如今,財政部、稅務總局兩部委出臺這一細則的,將有助于吸引境外機構繼續增持中國債券。而此前,今年8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提出免息政策,但細則并沒有出臺。
事實上,在免稅政策出臺之前,中國對境外機構配置境內債券的稅收安排并不明確,尤其是增值稅。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稅務部門并未正式征收。正是如此,才對外資機構做投資決策和合規風控產生困擾。一些外資機構因為擔心不符合風控內控規定,幾乎都去買國債,因為國債是明確免稅的,不會有違規風險。
隨著免稅細則的出臺,其他商業銀行債券、信用債等債券免稅制度的明確,外資投資在政金債、信用債方面的配置力量將有所加強。比如,國開債的絕對收益率雖高出國債,但若算上稅收,收益和國債差異不大。免稅之后,在信用風險水平相似的情況下,政策性銀行債的優勢將更加凸顯,再加上本身發行更活躍,有望吸引更多配置。
更重要的是,境外機構在我國國債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8%,比例已經相當之高。即便在國際化過程很高的日本債券市場比例也只有12%。在中美貨幣政策分道揚鑣之下,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至30個基點附近,未來仍有進一步收窄的可能,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的情況下,外資投資中國國債市場的熱情將出現進一步下降。
此時,出臺境外機構投資信用債免稅的利好,有利于增加中國信用債的吸引力,鼓勵海外資金從利率債往中國債市的其他標的進行投資,而且外資資金的匯入,對穩定匯率和外匯儲備都有正面作用。
債券利息收入免稅政策是我國從計劃經濟時期沿襲下來的政策,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對于提升各類投資者認購國債積極性、促進國債發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對于境外機構來說,免稅政策出臺之前,中國對境外機構配置境內債券的稅收安排并不明確,尤其是增值稅。
8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
為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鼓勵和吸引境外資本參與國內經濟發展,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期限暫定3年,完善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11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公布,明確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利息收入免稅細則。
按照此前規定,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均免征增值稅和所得稅;投資其他債券,獲得轉讓價差不征稅,獲得利息需征收10%企業所得稅和6%增值稅。但在具體劃分上仍有不明確之處。
全部免稅則意味著利率債以外的債券收益率優勢更加明顯。比如,國開債的絕對收益率雖高出國債,但若算上稅收,收益和國債差異不大。免稅之后,在信用風險水平相似的情況下,政策性銀行債的優勢將更加凸顯,再加上本身發行更活躍,有望吸引更多配置。
目前,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境外特定投資機構,如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國際金融基金組織等。
第二種是境外一般金融機構及其投資產品,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以及養老基金、捐贈基金等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中長期機構投資者。
第三種是以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等形式進入我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
境外機構投資的債券市場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為證券交易所,另一類為銀行間債券市場。前兩種境外機構投資者獲中國人民銀行許可后,可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額度不受限制。第三種境外機構者進入境內證券交易所,首先需通過證監會的資格審核;其次,需獲得外管局審批的投資額度,在進入銀行間市場時,除需以上兩步外,還需獲得人民銀行的許可。實務中,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境外機構投資的主流市場。
除此之外,債券通也已經成為境外機構進入我國債券市場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債券通采用互聯互通“一點接入”模式,可直接依靠內地與香港的基礎設施互聯和多級托管來“一點接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不須委托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人,并且交易流程更加簡化。今年8月,債券通全面實施券款對付(DVP)結算模式,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的交易需求,提升了交易效率。
根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8年10月份債券托管數據,境外機構10月份單月共減持人民幣債券96億元。分券種來看,境外機構10月份單月共增持利率債44億元,其中增持國債203億元,減持政金債159億元;減持同業存單82億元。
顯然,10月份,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增持力度出現了明顯減弱,后續境外機構買債的增量,會不會出現持續下滑的局面,引起市場高度關注。這也是11月22日兩部委出臺這個細則的重要背景。
從占比上看,10月末境外機構在我國國債市場中的占比小幅上升至8.13%,上升勢頭進一步放緩,在我國債券市場整體之中的境外占比則小幅下降至2.23%。境外機構截至今年10月末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為1.68萬億元。
顯然,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境外機構在我國國債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8%,比例已經相當之高。即便在國際化過程很高的日本債券市場比例也只有12%。
與此同時,中美貨幣政策的分道揚鑣,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至30個基點附近,未來仍有進一步收窄的可能,外資投資國債市場的熱情將出現進一步下降,而此時,對于政金債、信用債免稅的利好出臺,有利于進一步吸引外資投資到這些領域。
上圖是今年8月份的一份境外機構持倉數據圖。從分券種的增持情況來看,2018年中國國債市場,境外機構不斷持有國債,占18年國債總增量的近60%(中債登口徑),成為2018年國債市場的第一大增持機構。但是,在信用債和政金債方面,境外機構增持力度明顯不足,規模僅有百億左右,潛力仍然巨大。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記者:魏書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