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0 18:30:34
毛大慶認為創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行業處于成熟階段,每個人都清楚其中的邏輯,反而能說話的人就少了,也失去了創業本身的意義。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實習編輯 徐斐
優客工場創始人兼董事長 毛大慶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褪下萬科高管的光環,年近半百的毛大慶身上有不少標簽,“優客工場創始人”是其中最鮮明的一個。
12月7日中午,伴著北京呼嘯的北風,優客工場創始人兼董事長毛大慶將自己創業以來的心路歷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娓娓道來。與剛剛在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云網創投頒獎盛典臺上激情滿滿地演講不同,訪談中的毛大慶顯得簡單而隨性。不過,在這場三年多的創業馬拉松里,手握近20萬線上會員、10多萬個工作平臺的優客工場,毛大慶卻稱自己“沒有一天不焦慮”。
在爭議中創業,從質疑中成長,毛大慶摸索著將優客工場從“一個想法”變成“過去不敢想的現實”,也延伸出了自己獨有的一套商業邏輯。
“有的投資人跟我說,投資了三家公司,想把它們放在一個屋子里,但卻難以實現。”毛大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稱,2014年時,受制于營業范圍、注冊資本、經營成本等硬性指標,哪怕一線城市并不缺少大型寫字樓,但不少企業仍然租不到合適的辦公場地,創辦優客工場的想法因此而來。
據他透露,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優客工場積累了近20萬線上會員,擁有10多萬個工作臺。此外,也在管理著225個社區,進入37個城市,擁有17000多個企業會員,承載將近3萬場社群活動。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毛大慶并非高枕無憂:“我天天都很焦慮,馬云成功了還說自己很焦慮,只要一天還在創業就會焦慮,現在很少有企業家說‘我不焦慮,爽得不行’。”
對于從萬科高管到優客工場創始人的轉變,毛大慶用“稀松平常”來形容。在他看來,人生就是在不同的角色轉換中尋找有意義的事情。不過二者的區別也十分明顯:職業經理人不會細微地感受到企業生死的切身之痛,但作為企業創始人,企業的好與壞、生與死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選擇創立優客工場“只是一個很樸素的決定”,彼時的毛大慶并未在意周圍的人說行或不行。但創業后卻遭遇了不少質疑,“這三年,哪天不是伴隨質疑走來的?干一個新的事情基本都是質疑,認可的人寥寥無幾,股東、投資人、用戶都認可,但其他人不一定認可。創業就是這樣,什么事情都是摸索著來”。
“創業特別難,初創者和沒有資源的創業者確實更艱難。我也見過很多讓我非常敬佩的團隊,在缺乏資源、人脈的情況下還能堅持站起來,這特別令人敬佩。”毛大慶說道。即便創業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像跑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但他始終堅持挑戰自我,“我們一直在不停地革自己的命,找自己的麻煩,每天都在跟阻礙創新的因素斗爭”。在毛大慶看來,任何創業的公司都應該保持創新基因。
毛大慶認為,比起遭遇挫折,不去嘗試更加可怕,“創業有時候就是爬樓梯的過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走到頂峰,不能光贊揚站在塔頂的創業成功者,對于那些遇到困難的失敗者和試錯者也要給予包容,硅谷的成功也源于大量的試錯積累”。
“我們不談房子,不談空間,我們今天談‘一張桌子’。”這是毛大慶對于過去三年多優客工場創新歷程的一句總結。
在毛大慶看來,目前企業經營主體、利潤基本創造單元、最小經濟可復制單元是桌子,桌子代表線下的流量入口。“沒有這張桌子就沒有說話的地方,但桌子不是我們唯一賺錢的東西。”
毛大慶進一步闡述稱,優客工場通過辦公桌、辦公位出租獲得現金流,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獲得另一個盈利源,“如會議室、公共空間的付費使用,包括去年年底成立的優客講堂,未來還會跟大量的商業體進行價值互換、利益綁定等”。
“五年以前,我在萬科的時候是難以想象有這樣事情發生的,幾十家公司在一個屋檐下工作,旁邊一個做體育的,隔壁就是一家做芯片的,今天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的世界里。”毛大慶感嘆道。
基于“一張桌子”的想法,毛大慶對未來聯合辦公產生無限地遐想。倘若桌子被注入AI基因,就可以進行信息化交互,很多新的增值點又會產生。
而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一張桌子”是否會是未來聯合辦公發展的趨勢時,毛大慶的回復顯得個性十足:“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說過,但‘一張桌子’的題目是我首創。我已經很多年不愛講趨勢,自己做的事情就去探索,我只知道這是我自己的趨勢,不能斷定是不是行業的趨勢。”
毛大慶認為,如今的企業都特別在意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這意味著企業工作方式、管理思想均會發生變化。大量的企業主和老板都開始在辦公室動刀子革命,把辦公室拆掉、把老板房子拆掉,讓管理者和員工在一個空間中分享知識。
雖然將一張桌子作為流量入口,但毛大慶也提醒稱,任何一個單一技術都不可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顛覆性轉變,發揮多項技術的綜合作用更為重要。“我認為平臺公司和平臺化企業在未來的后互聯網時代將會發生重大的社會作用,因為平臺公司其實聚集了各種各樣的資源。”毛大慶表示。
采訪當天,毛大慶告訴記者,此時的上海正在舉辦全國聯合辦公創始人大會,“很多企業探索這個行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行業巨頭尚未顯現,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反復修正。”毛大慶認為這恰恰也是創業最有意思的地方:如果行業處于成熟階段,每個人都清楚其中的邏輯,反而能說話的人就少了,也失去了創業本身的意義。
而在幾天前,毛大慶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內容大致是:優客工場這樣的企業還非常稚嫩,處于小學生階段。
對于這一說法,毛大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曹德旺、宗慶后等老一輩企業家奮斗了一輩子還常常說自己在掙扎,而優客工場才創立不到四年,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在不斷糾錯、糾偏的路上,考慮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在毛大慶看來,聯合辦公市場經歷了“由熱到冷”的過程。隨著行業不斷發展,一些企業倒下了,也有一些企業拿到了新融資從而擴大自身發展,但不論發生過怎樣的問題,經歷過怎樣的變革,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創業本質和商業邏輯。
對于聯合辦公的未來,毛大慶為其賦予了更多想象空間——“實際上遠遠不止是個辦公室,它面對未來可能是在科技化手段應用下讓企業更快速地獲得資源,更快速地連接信息,更快速地抱團取暖,更快速地實現企業間跨界工作,特別是幫助一些小微企業成本節約、提升效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