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12-20 07:32:23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在前三批共50家國企混改試點基礎上,第四批混改試點已啟動。東風汽車、中廣核等多家央企有望入圍,一些企業正在上報方案,中鹽等集團層面混改也拉開帷幕。“兩類公司”改革試點提速擴圍亦步入“快車道”。業內人士認為,明年國企混改將步入加速落地期,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主要平臺的“管資本”將成為主旋律,預計國資投資運作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企改革重要推手。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入圍第三批國企混改試點企業的央企子企業,不限于電力、石油、軍工等七大領域,還包括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服務型企業。第三批混改試點甄選的地方國企則涵蓋了遼寧、黑龍江、浙江、湖南、貴州等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納入試點的企業包括包鋼集團、浙江省鹽業集團、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等。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表示,作為國企改革突破口,混改正在積極推進,發改委推動重要領域的三批混改試點企業,國資委推出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的二級、三級公司也在進一步探索混改。競爭類央企推動內部子企業混改,地方國資委結合各自具體情況推動所監管企業的混改工作。2020年,國企改革將進行階段性總結;2019年,各大企業混改工作將積極推進,分類分層、集團公司混改、雙向混合、外資企業參股等將成為亮點,后續仍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同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認為,混改的關鍵是如何讓非公資本參與改革,改革過程中應允許非公資本行使平等表決權。在具體操作中,應引導并要求絕大多數國企重點在母公司層面推進混改,國企可自主選擇是同步還是分步進行混改與債轉股操作的結合。非公資本可自主選擇在債權或產權環節參與國企混改,以混改推進國企轉型升級,實現市場化去產能去庫存;以非公資本增量入股,實現實體國企有效去杠桿。
國有資本投資、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即“兩類公司”)改革試點提速擴圍也是明年國資改革重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第二批共10家左右“兩類公司”試點企業不久將公布,未來將形成兩三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二十幾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及三四十家產業集團的格局。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中國國新和中國誠通兩家資本運營公司已設立6只基金,總規模達8645億元,累計投資1680億元。按照國資委安排,下半年要進一步推進運營公司基金系建設,支持運營公司參與央企IPO、市場化債轉股、股權多元化和混改等工作。
據國投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國投參與發起設立并管理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央企扶貧基金、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基金、軍民融合發展基金等國家級基金,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加入,基金規模已達1600億元。
招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建設方面,集團正努力打造國內領先的資本運營與資源整合、生態圈構筑平臺,對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基金投資類企業,要求參與投資決策的人員強制參加該期基金跟隨投資機制,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對所屬的科研類企業,根據其人力資本貢獻占比較高的特點,探索實施股權出售激勵計劃、崗位分紅激勵計劃;對符合政策導向的中外運化工物流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試點,首批167名員工已完成股權認購并收到第一期分紅。
周麗莎表示,搭建國資投資平臺目前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金控平臺+產業基金”模式,即成立專門的金控平臺,成立相關產業基金。這類企業產融結合業務能力很強,如國投集團、招商局集團。二是成立專門的金控平臺,在此平臺上進行相關投融資業務。這類企業產融結合能力較強,如中交集團、寶武鋼。三是分散型金融板塊模式,基于原有金融業務進行平臺搭建。這類企業具有一定產融結合能力,如中糧集團、五礦集團、保利集團。后續隨著配套政策出臺、試點擴圍,“兩類公司”基金系將加速成立,國資市場化投資運作將步入高潮。
隨著改革提速,今年以來國企資本運作愈發活躍,尤其下半年以來國企股權類交易占比提升迅速。這種勢頭有望延續到明年。
長江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企整體股權交易頻次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地方國企下半年占比迅速提升,2018年地方國企股權交易價值為2396億元,共交易314次,保持小幅上漲。在國企股權交易中,央企股權交易頻次占比92.2%,交易價值占比92.4%。
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國企資本運作是當前國企調整資產、股權結構主要手段,將貫穿國企改革進程始終,預計國企資本運作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企改革重要推手。
國資資本運作活躍主要是受改革政策驅動。國企改革推進國資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主要平臺的“管資本”將成為主旋律,企業由此獲得更多經營自主權。此外,5月出臺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監督管理辦法》部分下放了地方國企股權運作權限,促進了地方國資運作的活躍。
中國證券報記者 劉麗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