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1 17:36:25
到2020年,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建立,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政策環境初步形成。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1月1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發布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指出,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順利推進,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度不高,優良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供給不足等矛盾和問題,亟需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激發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對此,《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建立,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政策環境初步形成。到2022年,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水平明顯提升,生態保護補償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互動關系更加協調,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有力支撐。
重點任務的部署,包括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要健全資源開發補償、污染物減排補償、水資源節約補償、碳排放權抵消補償制度,合理界定和配置生態環境權利,健全交易平臺,引導生態受益者對生態保護者的補償。積極穩妥發展生態產業,建立健全綠色標識、綠色采購、綠色金融、綠色利益分享機制,引導社會投資者對生態保護者的補償。
其中,在優化排污權配置方面,《行動計劃》提出,由生態環境部牽頭,探索建立生態保護地區排污權交易制度,在滿足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的基礎上,企業通過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清潔生產、清潔化改造、污染治理、技術改造升級等產生的污染物排放削減量,可按規定在市場交易。
且值得注意的是,將以工業企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等為重點,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省內分行業排污強度區域排名制度, 排名靠后地區對排名靠前地區進行合理補償。
《行動計劃》還明確了三項配套措施,包括健全激勵機制、加強調查監測、強化技術支撐。
在健全激勵機制方面,《行動計劃》要求,發揮政府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中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對成效明顯的先進典型地區給予適當支持。
強化技術支撐方面,《行動計劃》明確,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方法,培育生態服務價值評估、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生態保護補償基金管理等相關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試點,試點成功后全面推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