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9-01-14 14:29:24
今年以來,各路資金在ETF市場上仍然激烈交鋒,年內有23只ETF產品受到各路資金的青睞,場內頻繁的買入賣出交易,使得這23只ETF產品在今年以來的成交額均超過了10億元。
2018年的公募基金市場,ETF產品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ETF產品的總份額在經歷過去年的爆發式增長后,在去年底呈現出規模下降的趨勢,部分ETF產品遭遇了投資者的凈贖回。
時間來到2019年,眾多資金對ETF產品的態度如何,ETF產品的整體規模將會如何變化?時間走過9個交易日,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初步有了“苗頭”。
記者注意到,盡管今年初時,各機構對后市的研判有很大的分歧,但ETF產品似乎成為了各路資金交匯的“樞紐”。今年以來,ETF市場的交易金額總額已經達到2284.4億元,伴隨著交易總量的活躍,有23只產品的交易金額突破10億元。在排除貨幣型ETF后,ETF產品的總規模穩中有降,略微下降16.61億元。
今年以來,各路資金在ETF市場上的激烈交鋒,帶來的是ETF市場成交量的驟增和部分ETF產品的資金凈流入。由于ETF產品具備可以在場內交易的特點,因此可以從每個交易日場內流動份額的變動關注到資金在ETF產品上的流向。2019年以來,ETF市場交易依然十分活躍,只不過凈資金流入速度開始減慢,在排除貨幣型ETF后,ETF產品的總規模出現了小幅下降。
回顧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ETF市場的交易數據,以便對比今年初ETF市場的變化:去年第三季度,ETF市場累計成交額為5773.34億元,而凈資金流入總額有450.81億元;去年第四季度,ETF市場交易金額為4562.22億元,凈流入資金僅有173.39億元。今年以來剛過9個交易日,ETF市場交易金額就已經達到2284.4億元,資金凈流出16.61億元。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有23只ETF產品受到各路資金的青睞,場內頻繁的買入賣出交易,使得這23只ETF產品在今年以來的成交額均超過了10億元。整體來看,23只ETF產品在此期間的合計成交額達708.38億元,已經占到了所有ETF產品同時間段合計成交額的30%以上。
眾多資金交匯的“戰場”也具備鮮明的特征。本報記者對比發現,上述23只ETF產品基本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是老牌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如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恒生H股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安黃金ETF均是“老十家”公募基金旗下的產品;第二類產品則是已經累積了較大的產品規模,在公募基金市場上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優勢。
其中,華夏上證50ETF成為今年以來成交金額最高的ETF產品,累積有129.9億元資金先買入或賣出,華夏上證50ETF的基金份額也從200億份下滑至188.43億份。另外,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和易方達恒生H股ETF在今年以來的交易額也分別有81.98億元和80億元,同樣的,2只ETF產品的基金份額在今年以來略有下降。
ETF產品由于同時具備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使得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這也使交易者可以在ETF市場價格與基金單位凈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這也讓ETF避免了封閉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價問題。
記者注意到,盡管在今年初時,各機構對后市的研判有很大的分歧,但依然沒有消減投資者在場內交易ETF基金的熱情,部分ETF的基金份額在短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擴張。據Wind資訊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5只ETF均獲得超1億元資金凈流入,共有63只ETF產品獲得了資金的凈流入。
5只ETF分別是華安中證500行業中性低波動ETF 、華安黃金ETF 、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除華安黃金ETF外,另外4只均是寬基ETF。截至1月13日,這5只ETF的流通份額分別有3.53億份、28.26億份、76.55億份、39.18億份和76.4億份。
華安黃金ETF暫時成為今年以來最具“吸金”能力的ETF產品,在經歷過去年規模的暴漲之后,其基金經理許之彥仍看好今年黃金的配置價值。記者注意到,該基金的主要投資標的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掛盤交易的黃金現貨合約等黃金品種、貨幣市場工具以及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品種,且投資于黃金現貨合約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90%
許之彥此前分析稱,黃金正在經歷一個關鍵的轉折期,其主要推動力來自于資產輪動的效應:即風險資產估值高企的情況下,資金有節奏地逐步撤出并鎖定收益或止損,同時輪動到尚處于歷史洼地的避險資產,而黃金就是避險資產的最佳代表,人民幣黃金作為貨幣價值的錨,將是當前配置和保值最好的資產。
究竟是誰在大手筆的買入和賣出ETF產品?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如此龐大的資金規?;究梢詳喽?,有較大體量的機構資金在交易這些ETF產品,其中包括對貨幣型ETF的交易。實際上,從去年三季度末的持有人結構來看,就已經出現了大量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其中險資對ETF產品的申購力度最大,但按照險資以往的風格,還是以長期配置思路為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