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2 22:12:33
今天,公募基金2018年四季度報告收官。應該說,與廣大持有人最息息相關的,就是基金的調倉動向以及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作為公募基金市場最具實力的非貨基規模前五大公募,他們在去年四季度都重倉了哪些個股?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天,公募基金2018年四季報披露落下帷幕。自“國家隊基金”退隱江湖后,基金投資者又少了一類可參考的“概念股”。雖說如此,對于非貨基規模排在前列的公募公司,其投資動向依然是基金投資者不可錯過的焦點。
去年以來,權益市場整體表現欠佳,面對震蕩下跌的市場,有投資者在其中發現了機會,稱是“買便宜”的好時候。那么,在2018年四季度,非貨基規模躋身前五的公募基金公司,其資產配置購物車里,都重金買了什么?又賺了多少錢?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剔除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后,公募規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分別是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
五家規模靠前的基金公司,其最新規模均超過兩千億元,合計規模超過萬億元。那么,掌控了萬億資產的這五大基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都選擇了哪些個股呢?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五大基金公司最青睞中國平安,旗下共有121只基金產品重倉其中,較此前一個季度有所加倉,共持有該只股票149.29億元。
其次,曾被但斌稱為“給大家送錢”的貴州茅臺,共有107只基金重倉持有該只個股120.89億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四季度,五大基金公司整體減持該只個股23.52萬股。值得注意的是,減持貴州茅臺并不是五大基金公司的一致性行為,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不同程度減持;而易方達基金則較此前一個季度加倉了168.9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石油雖僅有8只基金買入,且其中5只是被動指數型基金,但其被持有市值卻高達61.89億元。這是因為華夏基金和博時基金旗下的央企結構調整ETF,兩只產品共持有中國石油61.71億元。
從五大基金公司去年四季度減持最多的10只個股來看,葛洲壩較去年第三季度減少超過1.25億股,目前持倉市值為2824.3萬元。
此外,平安銀行、東方園林、中國鋁業、太陽紙業、東方航空、寶鋼股份、中國軟件國際、分眾傳媒、紫金礦業(港股)也被五大基金公司減持,依次排在減持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礦業的H股雖然遭到了五大基金公司的減持,但其A股卻在四季度獲得了加倉。數據顯示,五大基金公司旗下共有11只基金重倉紫金礦業,截至四季度末,持倉較此前一個季度增加4898.04萬股。
去年四季度末,總規模超過500億元的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成立。五大基金公司中,華夏基金和博時基金分別獲批一只,合計規模為385.1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基于規模如此大的兩只新基金成立,前五大基金公司增持最多的11只基金均帶“國”字,比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中冶、中國中鐵等。
除此之外,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股也是五大基金公司增資較多的。
看過五大基金公司總體的重倉和增減持個股情況之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各自的重倉股。
易方達基金的第一大重倉是貴州茅臺,并且是五家公司中唯一在去年四季度里選擇增持的公司。另外9只重倉股依次為,五糧液、中國平安、瀘州老窖、溫氏股份、格力電器、伊利股份、上海機場、華蘭生物、美的集團。不難發現,其前五大重倉中的五糧液、瀘州老窖,在四季度紛紛被增持。可見,易方達基金對大消費藍籌股十分衷愛。
由于200多億央企結構調整ETF的成立,博時基金去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大部分為國企。而在前二十大重倉股中,除開國企個股,華夏幸福為其重倉較多的個股,金融、地產和黃金股在去年四季度也都獲得了較多加倉。
華夏基金與博時基金情況相似,除去國企個股,在其重倉中,金融股投資市值較大,并且所持股份在去年四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嘉實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也是中國平安,持有19.29億元,并在去年四季度獲得增持。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五大基金公司中較為明顯重倉了醫藥股的基金公司,華東醫藥、恒瑞醫藥、長春高新和通策醫療等個股進入了其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且前兩只個股獲得了超過300萬股的加倉。
南方基金的第一大個股牧原股份,持有市值在8.8億元,是五大基金公司中重倉金額最小的第一大股。其次是貴州茅臺,有42只基金持有該股8.16億元,但在去年四季度減持了118.79萬股。第三大重倉中炬高新在去年四季度被減持69.28萬股,截至四季度末持有7.28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