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8 14:41:28
在優酷的計劃中,《以團之名》會借助阿里和阿里大文娛的力量,向觀眾推出既吸引人又帶著正向引導的東西。過去幾年,阿里大文娛各個板塊的業務都像“一團散沙”,單兵作戰可以,但放在一起卻產生不了“1+1>2”的效果,外界對阿里大文娛的質疑也未間斷過。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杜蔚
《以團之名》(圖片來源:@以團之名官方微博)
2018年,偶像選秀類節目以星火燎原之勢爆發,由愛奇藝打造的《偶像練習生》和由騰訊打造的《創造101》都成了現象級產物。
雖然粉絲們略帶嫌棄地稱這兩檔節目為“土偶”和“土創”,但絲毫不影響它們登上了C位,收割盡整年度娛樂話題的流量和關注度。
唯獨優酷在2018年缺席了,也給了觀眾一種“不完整”感。
選秀綜藝的熱度還在蔓延,粉絲熱情高漲,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這條賽道上除了愛奇藝、騰訊外,優酷也在今年正式入局,并率先開戰。
1月17日18時,優酷突然官宣《以團之名》將于兩小時后的20:00上線,這比原計劃的上線時間提前了一天。而愛奇藝今年自制選秀綜藝《青春有你》則定檔在1月18日。
圖片來源:@以團之名官方微博
雖然暫時還看不到《以團之名》和《青春有你》正面“剛”的景象,但優酷提前宣戰著實出人意料。節目正式播出后,#以團之名快樂源泉#和導師表情包迅速上了熱搜。
“優酷在關鍵題材上,從來沒缺過位”,優酷MAD工作室總經理宋秉華在接受包括每經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為什么有時候晚于別人,是因為我們希望每個題材都想清楚了再做。”
那么,作為2019年首檔上線的自制偶像選秀網綜,優酷如何將《以團之名》打響?
拒絕“氪金刷票“,突出“團魂”
現如今,大量選秀綜藝將大力氣花在了導師陣容的選擇上,一線流量明星擔任導師的節目比比皆是,因為有了熱度才有市場。
隨著節目的上線,《以團之名》的導師陣容也正式揭曉:由SHE成員任家萱、袁婭維、王霏霏和何展成四位組成,他們中每一個拎出來都不是“流量派”,“合適是最重要的。”對此,宋秉華解釋了節目在導師挑選上的思考,“從初心上,我們在想到底能給觀眾呈現一群怎樣的年輕后輩文藝工作者的力量,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專業性。因為這些藝人在未來,不僅僅要組成團,成為優秀的后備力量,他們還要參與演、唱、跳。我們要想導師能幫到孩子的方向到底是什么,絕不僅僅是讓他們紅或者讓他們有個漂亮的臉蛋。”
整個節目的賽制與去年兩檔偶像選秀節目也有著本質區別。賽制設計上,《以團之名》是以團體為單位的才藝比拼模式,隨著賽制推進,他們會先打散,再重新成團。宋秉華稱這有個核心的部分:“我們希望年輕的同學們自己組織出團來,要代表整個團向前走,而不是完全都是為了體現個人塑造。”
節目錄制現場(圖片來源:節目@以團之名官方微博)
關于《以團之名》區別于其他節目最明顯的部分,也是宋秉華認為的節目最想強調的部分,即團魂。宋秉華表示:“現在最活躍的年輕人,就是獨生子女最純粹的那一代人,他們沒有經歷過團隊這件事。”在這個有許多集體的年輕人參與的節目上,節目團隊找到了“團隊”這個角度切入,“這個時代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年輕人對于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以一個組合團的形式跟別人相處,是有知識空白的,這對內容創作來說就叫新鮮性。”
此外,《以團之名》能讓粉絲大松一口氣的是,節目拒絕了“氪金”套路,宋秉華連說了幾句 “絕不,絕不留口子讓年輕朋友們去花錢,死都不會做”,“我要對客戶說,很抱歉不是說你買多少東西我給你多少票權,可能優酷會員會有幾票的優勢,但會員也不是買得多就能多投。”
當然節目還是會留下選手跟觀眾互動的窗口。在評分的機制上,宋秉華透露:“我們會在一個大的比例上看現場評委和專業老師對選手的認可,也會在一定比例上看觀眾的反饋,我們還請來了一些北影、共青團中央、影視劇中心等一些專家來指導選手。”
驚魂過后,《以團之名》“活”下來了
《以團之名》的誕生并非一帆風順,宋秉華透露,在10個月前就想清楚了節目的定位,并在一直推進。但按照原計劃,《以團之名》應該在去年12月7日就召開了發布會。
圖片來源:優酷星球微博
后來因為風向的變動,也有傳言是原優酷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被查的原因,《以團之名》被擱置,何去何從也顯得撲朔迷離。
此次,節目上線擊碎了此前種種的傳聞。在接受每經記者提問時,宋秉華也做一個復盤。他回憶風波發生的那一天,12月4日楊偉東被調查的新聞鋪天蓋地,炸了鍋,對他們內部來說,更是無比焦灼,當時首要面對的問題,是所有的項目考慮是否暫緩,“當時節目在兩、三天后就要錄制,選手們都集合了很長時間”,“但這是整個大文娛和優酷的新班子成立的第一套(節目),當然要謹慎。”在這種矛盾中,阿里大文娛的幾個大班委決定直接去節目的錄制地——無錫看看。“我們晚上去的,見到一大堆人在那等著,我們進現場的時候,一百多個工作人員鼓掌,知道我們來干什么的。年輕人一組一組開始上臺表演。”
看到選手們那一張張年輕的面容和憋著一股勁的張力,現場所有人沒法不為之動容,“我們看到了從專業能力到表現各方面都很整齊的團,也看到有夢想的年輕人,還看到一開嗓子就知道這人是張信哲接班人的天籟之音的選手。”選手們為了錄制節目付出了太多,“夢想”是驅動他們的最大動力,“我們考慮到要對整個團隊項目負責,最終決定讓這個項目繼續走下去。”宋秉華經歷了整個過程,那種感動時至今日都影響著他:“一個團體呈現在那里的時候,他真的是發光的。有一個小孩說他跟家里的君子協議是‘用三個月,打拼自己的夢想’,之后就要到南非找他爸爸開金礦去了,還有小孩說一個月之后如果不成就要做美工了。”
當天晚上,阿里大班委的幾個人就達成了一致意見:“走,繼續搞。”
“理論上,你想像中應該是一個后宮戲,幾個大文娛班委各自斗爭,幾個團隊各自斗爭,里面到處都是武林高手,對嗎?”宋秉華看向記者,“但不是那樣子,這就是一次很正常的業務判斷。”
《以團之名》最終出來的團,會以怎樣的形式呈現?又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去年大火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成立的團都先后遇到過來自原生經紀公司或者其他因素的阻力,公司對團的運營模式顯得不夠清楚,反而蔡徐坤、楊超越等人的發展和資源明顯碾壓整個團體,相對應的是其他選手在資源上就比較“虐”。
當這些問題擺在宋秉華面前時,他總結為:“我們有后發優勢。”在節目錄制前就已跟選手的原生經紀公司談明白了,將協議白紙黑字簽在了合同上,“這就是好處,但在推進當中我們仍有要學習的。”
在優酷的計劃中,《以團之名》會借助阿里和阿里大文娛的力量,向觀眾推出既吸引人又帶著正向引導的東西。過去幾年,阿里大文娛各個板塊的業務都像“一團散沙”,單兵作戰可以,但放在一起卻產生不了“1+1>2”的效果,外界對阿里大文娛的質疑也未間斷過。宋秉華坦誠表示:“我們過去對阿里的優勢利用不足,但走一圈后發現,可結合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接下來我們希望每一個項目、業務,都能夠跟阿里、跟大文娛有充分的融合。”這也是《以團之名》帶給優酷的“團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