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8 20:44:05
近期,內地三位富豪榜上排名靠前的頂級富豪分別將旗下數百億的資產轉移至了家族信托。對于這些富豪的舉動,社會上產生了他們是否有涉嫌避稅的討論?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葉峰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就像一頂緊箍咒,一直警醒著世人。近幾十年來,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逐漸出現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甚至是頂級富豪,而他們的財富走向也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近期,內地三位富豪榜上排名靠前的頂級富豪分別將旗下數百億的資產轉移至了家族信托。對于這些富豪的舉動,社會上產生了他們是否有涉嫌避稅的討論?
對于種種猜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業內人士,甚至有人指出,認為富豪將資產轉入家族信托為避稅的說法很無知。
家族信托成新風尚
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融創中國(01918,HK)的股權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一家公司(South Dakota Trust Company LLC)從之前并不持有融創中國的股份,瞬間持有了該上市公司46.36%的股份,持股數達到了約20.43億股。
而交易所也披露,上述公司為孫宏斌先生家族信托的受托人。孫宏斌作為設立人設立了家族信托,孫宏斌及其若干家族成員為該家族信托的受益人。而孫宏斌通過家族信托仍然繼續持有融創中國的股份。在此之前,孫宏斌是以個人名義對融創中國進行持股。按照目前的股價,此次孫宏斌將融創中國的股份轉入其家族信托,這些股份市值達到了約570億港元。
無獨有偶,另一位內地響當當的地產大佬在此前同樣進行了類似的操作。在去年11月,龍湖集團(00960,HK)表示,作為家族財富及傳承計劃的一部分,龍湖集團的股東Silver Sea全部股本由母親信托分派至女兒信托。而Silver Sea也通過旗下機構持有龍湖集團約26.09億股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的43.98%。上述股份目前市值也達約590億港元。
另外,食品行業的達利食品(03799,HK)大股東在去年12月份同樣進行了類似的操作,轉移至家族信托的股權市值同樣達到了590億港元。
事實上,利用家族信托的形式來控制其上市公司的手法并不鮮見。在香港李嘉誠家族就是通過家族信托對其主要產業進行控制。而許多內地企業家同樣如法炮制,如:海底撈、周黑鴨等等。
主要目的還是傳承
眾多富豪在去年底、今年初紛紛將股權轉移至家族信托的行為,招致社會上有“富豪避稅”的種種說法。但是很多說法也是霧里看花,沒有把問題將清楚,在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了多方業內人士,以接近事實真相。
其實,龍湖集團的大股東在股權轉讓時已經說明了目的——家族財富的管理和傳承。
一資深信托律師對記者表示,采用家族信托主要還是為了財富的傳承,本來信托就是專為傳承而設置的法律框架,目的是打破“富不過三代”,讓龐大的股權傳遞給下一代,甚至第三代、第四代。而家族信托的另外的一個目的就是財產保護,股權持有人將股權轉移至家族信托,那么在信托設計的法律框架下可以達到財產保護的作用。另外,該信托律師還指出,一般人認為信托可以用來逃稅,這是不正確的。許多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股權情況都是需要申報的,而且在分配時,稅收都是要繳納的,必須合規。
另一律師也對記者指出:“如果信托受益人要將自己持有的股權從信托中轉出,仍要繳納相關的稅收。”
某大型外資控股保險公司代理人申恩也向記者指出:“家族信托還有一個相當大的優勢就是對資產的控制,委托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立信托計劃,從而做到資產保全和傳承的目的。”此外他還補充到,信托的最大目的是資產隔離和保全、以及傳承。資產一旦作為遺產給到受益人之后保持三權統一,就不會按照自己的意愿保持下去。受益人會不會管理大筆的資產是這些富豪最大的顧慮。而信托就是要讓三權分離:控制權歸委托人,所有權歸信托公司,受益權歸受益人。
對于信托避稅的另一回擊,香港知名投資人陳景揚此前就撰文指出:“內地富豪將資產轉移到家族信托,便被簡單演繹為逃稅,這種說話相當無知。”他解釋到,內地已經開始采納CRS(共同申報準則),目前已有超過100個稅務司法管轄區實施CRS,針對所有非本地稅務居民在托管機構、存款機構、投資及保險公司的托管賬戶、存款賬戶、持有投資公司的股權權益及負債權益,以及現金價值保險合約等。換言之,只要身處CRS稅區范圍內,逃稅與隱藏資產已變成不太可能的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