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2019-02-05 18:40:56
就像小品里的葛優,各種洗腦的保健品推銷直接瞄準老年人群體,推銷員到處認“爸爸”“媽媽”,總想用溫情忽悠老年人。盡管不法分子的手段是花樣百出,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牢記下面這份防詐騙指南,讓爸媽不再上當。
昨晚,葛優“躺”上了春晚...
昨天春晚的小品《“兒子”來了》,反映了當代社會不法分子用一些養生講座、情感推銷等手段專門欺騙老年人高額、巨額購買養生器材、保健品等謀取暴利。提醒老年人莫要偏聽偏信。
戳視頻,再次回顧一下這部融入幽默包袱,又微縮社會熱點問題的經典之作吧。
△2019年春晚小品《“兒子”來了》
300元進的保健品,騙子是怎樣8000元賣給你爸媽的↓↓
每天一杯養生茶,包治百病;
這是特制手表,老年人戴上能疏通血管;
只要5萬元就能治好您的糖尿病。
就像小品里的葛優,各種洗腦的保健品推銷直接瞄準老年人群體,推銷員到處認“爸爸”“媽媽”,總想用溫情忽悠老年人。
盡管不法分子的手段是花樣百出,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牢記下面這份防詐騙指南,讓爸媽不再上當。
套路一:免費送禮。超市門口送雞蛋、小區免費量血壓、舉辦各種吸引老年人的活動,講座時間也都“恰巧”在工作日,這有什么玄機嗎?當然是怕年輕人來揭穿真面目。
套路二:登記信息。讓老年人填寫資料,一對一聯系摸清家底、評估購買力,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推銷。
套路三:洗腦宣傳。降血壓、降血脂,對胃好、對腎好、對肝好。夸大療效的同時再加上洗腦的詐騙銷售語言,所謂“藥效不夠,廣告來湊”,讓人防不勝防。
套路四:親情服務。如果你沒有在公益健康講座上被說服,那接下來很快工作人員會到家回訪,像對待親爹親媽一樣為您掃地拖地、洗衣做飯、揉肩捏腳、大打“親情牌”。
套路五:免費旅游。不法分子隔三差五還會組織老年人免費旅游,其實是為了讓老年人遠離家人,進一步博取信任。
套路六:存錢有息。有些詐騙團伙還會唆使老年人把他們一生的積蓄,存在詐騙團隊自己的賬戶,承諾高額返息,同時購買保健品,還有額外優惠,一旦您把錢存進他們的賬戶,就會血本無歸。
近年來,各大媒體不斷曝光保健食品的各種營銷手段,比如組織老年人旅游,送大米、送雞蛋、免費體檢……各種花招層出不窮,將保健食品打造成能治各種疑難雜癥的“神藥”,很多消費者都深陷騙局。
保健食品是藥能治病?千萬別再被騙了!
在中國大家對于健康的危機意識逐漸加重,但是很多老年人對于保健食品概念相當模糊,更容易出現上當受騙的情況。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雖然具有調節肌體的功能,但是它不是以治療治病為目的的。保健食品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各類營養物質,延緩和預防疾病的發生。
“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療,不是藥,勝似藥”這類廣告泛濫,利用消費者迫切追求健康、警惕性低等弱點,通過夸大、虛假宣傳等方式誘騙消費者購買。那么如何不被騙呢?在央視財經“3·15專區”特別直播中,國務院食安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可基教授表示要想不被騙,記好“三不一定”原則。
“三不”指的是動機不要太純,用心不要太專,期望不要太高。
不要想著用保健食品治病,保健食品只是為了保持健康,并不針對某一功效。
用心不要太專,是指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代替自身的飲食,它既不是飯也不是藥。
期望不要太高指的是從保健的角度來說,不能期望保健食品像藥品一樣立桿見效。
“一定”指的是“淡化”,對別人給你的信息要半信半疑,如何不被忽悠,一定要淡化對方的信息,那些有可能只是些營銷手段。
隨著保健食品越來越多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購買使用保健食品呢?在央視財經“3·15專區”特別直播中,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表示記住“一查二看”原則,就能買到正規合規的保健食品。
一“查”是指在零售渠道中,查店鋪是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有經營資格才能經營保健食品。
第二要看產品的包裝、標簽和說明書,保健食品會有“藍帽子”,會有國家注冊批準的注冊信息,會有相應的使用注意事項等,有了“藍帽子”還得查是否是真實的,可通過市場總局的監管網站輸入批準賬號信息來確認。
保健食品絕對不能治病,有病了也千萬不能靠吃保健食品治病。說保健食品能治病的都是騙子,千萬別上當。同時,不同的人群食用保健食品的種類和功能也是不一樣的,不要盲目跟從,尤其對老年朋友們,動心之后,和孩子們商量一下再交錢,避免上當受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