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4 20:06:37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提交了兩份提案,他將目光聚焦在了消除城鄉兒童閱讀差距、保障適齡殘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近日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作為連續三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老面孔”,今年俞敏洪提交了兩份提案,重點討論消除城鄉兒童閱讀差距和保障適齡殘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兩大民生熱點話題。
俞敏洪認為,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資源整體匱乏,實際課外閱讀數量、時間和頻次遠遠低于城市兒童。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攜手愛心企業于2018年5月聯合發布針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報告》顯示,包括貴州、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省份的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課外閱讀目前仍處在較低水平。
他指出,問題的癥結在于鄉村閱讀資源的匱乏和信息滯后。
首先,鄉村地區課外閱讀資源整體匱乏。無論是鄉村家庭還是學校、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均明顯不足,且時效性、貼近性、趣味性欠缺,相當數量的圖書不適合小學和初中階段閱讀;其次,城鄉兒童之間存在閱讀“鴻溝”,雖然鄉村少年兒童對課外閱讀的熱愛程度并不低于城市兒童,但城鄉實際閱讀量卻差距明顯;再者,鄉村兒童閱讀介質和形式單一,由于電子讀物的缺乏,導致他們知識獲取渠道受限,信息更新滯后,無法共享數字化閱讀的科技成果;最后則是,由于部分鄉村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導,未養成讀書的習慣。
對此,俞敏洪建議,一方面應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建設鄉村學校圖書館,確保每所學校至少有一個可供學生課外閱讀的場所;并與民間公益慈善機構聯手,為貧困地區兒童購買教育部推薦的課外圖書。
另一方面,則須針對貧困地區鄉村學校,設計課外閱讀課程,同時設立電子圖書館(室),通過專人指導和各類數字圖書培養鄉村地區兒童閱讀習慣與能力,消除城鄉閱讀“鴻溝”。
此外,俞敏洪還針對保障我國殘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做了提案。他認為,由于殘障兒童入學登記數據不完整、多地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的缺失以及進入普校后配套資源不足等原因,導致很多適齡殘障兒童不能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對此,他提出了三大建議:一是建議各地教育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協同建立“特殊兒童信息系統”,逐一對適齡殘障兒童進行入學前登記,了解其入學需求,并每年進行入學率的統計核查;二是通過入學評估,確保每個殘障兒童得到合理的、匹配其能力基礎和教育需求的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三是,為普通學校設置單獨的特殊教師/資源教師編制,解決特殊教育師資不足,從而保障殘障兒童獲得適合的、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回顧近年來俞敏洪在全國兩會上的提案,均是在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大背景下聚焦偏遠地區教育、高考制度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等社會熱點話題,其中不少提案亦獲得教育部的答復與肯定。
本文系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微信ID:waiguangzhu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