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8 18:32:36
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一共有9441家從事生產加工或銷售檳榔的企業,其中湖南省有4058家,位居第一;海南省以3732家位列第二。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8日,一份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下發的《關于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在網絡上廣為流傳。通知要求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從3月7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且此項工作必須在3月15日前全部完成。如企業未按要求落實相關工作任務,市場監管部門將取證并采取相應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勛處證實了通知的真實性,楊勛還表示,通知與不久前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印發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無直接關系。
伴著致癌爭議,湖南檳榔發展成一個有著百億產值的行業。隨著行業發展壯大,各類檳榔品牌廣告出現在各類平臺上。楊勛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表示,廣告被全部禁止后,或給湖南檳榔行業銷售帶來重大打擊。
此前,一篇微信文章《千億“軟性毒品”檳榔,和正在上癮的6000萬中國人》再次將人們的注意力聚焦到“檳榔致癌”這個話題上。其實,關于檳榔致癌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在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官方網站,甚至可以發現多篇宣傳檳榔藥用價值的文章。
在中國,檳榔與益智、砂仁、巴戟一起被并成為四大南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檳榔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名醫別錄》《中國藥典》《中華本草》等多種文獻也多有記錄,稱檳榔“可殺肚蟲,醫腳氣”。
至于檳榔是否具有以上醫書中所提到的藥用價值,目前尚無權威的科學實驗驗證。反而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下屬機構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在搜集了印度、巴基斯坦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篇檳榔研究報告后,經過專家探討,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單,檳榔果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同在2017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科在《中國牙科研究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湖南口腔癌患者數量的研究論文,文中對長沙當地五所醫院口腔癌患者進行統計,發現從2006年到2016年,十年間因檳榔導致的口腔癌患者所占比例從23.94%飆升至85.53%,人數則翻了將近20倍。
有醫學從業人士認為,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亞硝基,這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同時由于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口腔粘膜經常處在一個破損的狀態,容易發炎,伴隨頻繁口腔潰瘍,而且在粘膜細胞增量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細胞壞死突變,成為癌細胞,演變成口腔癌。
盡管早在2003年檳榔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一級致癌物,但檳榔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一直良好。檳榔,這個生于海南,同時在湖南備受歡迎的“小果子”兩地開花。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一共有9441家從事生產加工或銷售檳榔的企業,其中湖南省有4058家,位居第一;海南省以3732家位列第二。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配酒,永垂不朽”。對很多人來說,檳榔、香煙有很多相似性,其中之一就是成癮性。“檳榔屬于中度上癮品。”這個產品定義被券商研報用于剖析其廣闊的市場空間。
但香煙的管控力度遠遠高于檳榔。煙草制品銷售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在煙草制品的包裝上必須標注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語,北京、上海等地甚至出臺了法令限制煙民在公共場所抽煙的行為。反觀檳榔,有檳榔廠家冠名了湖南衛視春晚以及元宵喜樂會,更有檳榔品牌邀請娛樂、體育明星來代言。排除檳榔的成癮性,不得不說鋪天蓋地的檳榔廣告也是誘導大眾食用檳榔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日前,國家衛健委在《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的解讀中提到,要對長期咀嚼檳榔等高危行為進行干預等,促進群眾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如何干預,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值此時節,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下發了《關于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
根據通知的要求,企業需要即日起(3月7日)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停止發布的媒介平臺包括且不限于報紙、電臺、電視臺,高速公路、機場、鐵路列車、地鐵、公交車、網絡平臺、電子屏、店招、影院、出租車頂等。此項工作必須在3月15日前全部完成。對未按要求落實相關工作任務的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將取證并采取相應措施。
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勛表示,“下發這個通知之前,我們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研究這項工作的可行性,此時下發文件是各方面的條件成熟了,具備了可操作性,與其他因素無直接關系”。
據楊勛介紹,通知針對湖南省全體檳榔企業,重點是協會內的企業。據了解,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包含了口味王、賓之郎、伍子醉在內的多家湖南知名檳榔企業。至于該通知下發后會對湖南省檳榔行業造成什么影響,楊勛表示,這是行業發展中的問題,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咨詢了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內的多家檳榔企業,詢問了通知是否會對企業銷售額造成影響,以及在失去宣傳渠道之后營銷策略如何變動等問題。遺憾的是,企業并不愿多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