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03-14 07:38:36
中證報文章指出,金融領域特別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頑疾,多位代表委員就解決這一問題建言獻策。他們表示,必須在資本市場建立嚴格的重罰制度,通過對證券法、公司法、刑法等作相應修改,進一步完善涉及資本市場的相關制度,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做好“頂層設計”,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從而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資本市場中,有人利用信息造假,操縱市場,操縱價格,獲取幾億元、十幾億元甚至更大暴利,可被查處時,頂格罰款幾十萬元,造假的成本太低,致使資本市場的違法犯罪行為屢禁不止。”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國證券法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制定的處罰標準太低,導致市場中違法犯罪的成本過低。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劉新華認為,隨著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產品的豐富,以及金融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資本市場犯罪行為日趨多元、隱蔽,表現出高智商化、高科技化、高協同化特征?,F行刑法存在涉及資本市場的罪名種類少、犯罪要件表述不完全、處罪輕等問題。同樣,公司法缺乏對上市公司依法運營保持高壓監管態勢的依據。在實踐中普遍存在稽查線索難、取證難和舉證難的情況,雖經一系列稽查、取證和審判,但最終依現行刑法獲刑罪較輕,難以取得有效的法律效果和震懾作用。
以欺詐發行為例,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介紹,我國1997年刑法第160條首次規定了“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該條文歷經二十余年不曾修改。同時,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證券欺詐發行類案件不斷增多。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涉眾性強、涉及金額大、影響范圍廣、社會危害程度高、對國家金融管理制度破壞性強等特點。
“以紅光實業和山東巨力的欺詐發行案為例,兩家公司通過財務造假向社會公眾分別募集4.2億元和1.6億元,涉及數萬名中小投資者,社會危害極大,但作為董事長、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等主要責任人員僅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和緩刑。”王建軍表示,又如萬福生科欺詐發行股票案,該公司通過欺詐發行募資4.25億元,涉及近萬名中小投資者,但作為主要責任人員的公司董事長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顯然,當前我國刑法對相關犯罪主體的刑事處罰力度,已與欺詐發行的社會危害和影響嚴重不相適應。
賀強認為,過低的違法犯罪成本使監管難以有效打擊資本市場造假與操縱行為,導致市場過度投機、內幕交易不斷,投資者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因此,必須在資本市場建立嚴格的重罰制度。
劉新華表示,在市場監管過程中,處罰罪名不足、處罪輕、犯罪成本低始終制約著打擊違法犯罪的力度。提高處罪標準,增加處罪罪名已成為全市場、全社會共識。
王建軍認為,應加重欺詐發行罪的刑罰力度,拓寬欺詐發行罪的適用范圍,使該罪的犯罪類型、刑罰設置與社會危害程度相匹配。通過提高犯罪成本,健全金融法制,為注冊制改革保駕護航,矯正資本市場誠信缺失問題,以充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解決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有效維護國家金融管理制度的安全與穩定。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此前表示,證監會將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堅決打擊欺詐發行、大股東違規占用、操縱業績、操縱并購、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大幅提升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聯動修法加強監管
“在重罰制度下,不僅要強化實時的動態監管,對市場中操縱股價,操縱市場的行為要堅決查處,還需要其他制度相配合才能行之有效。”賀強認為,一是要建立集體訴訟制度;二是要建立對受損害投資者有效的賠償制度。因此,要盡快修改證券法的相關內容。
“建議調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關于六十萬的罰款限額,提高對上市公司的罰款金額。”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表示,發行人、上市公司或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涉嫌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劉新華表示,由于證券法與公司法、刑法諸多條款緊密相關,為更好地發揮法律合力性效能,在證券法修改的同時,亟須對公司法、刑法從頂層設計上進行聯動修改,從而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形成統分有序、內在緊密、重點相異的法律構架,以實現對資本市場的統一有效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建議,加快推動證監會和公安部門的銜接,更好、更有力地打擊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在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實踐中,調查取證過程往往比較長,有時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如果發現觸犯刑法,要移交公安部門,公安部門可能又要調查一兩年。為加快辦理進度,建議推動證監會先進行行政處罰,如果刑事調查發現還有更嚴重的違法行為,再進一步作出處罰。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徐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