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8 17:15:46
7歲的Allen自從上了在線英語課程之后,滿腦子都是對異國未知的好奇:他們吃蘑菇嗎?在國外能看機器貓的動畫片嗎?從美國地上打一個洞能鉆到中國嗎?
通過一塊屏幕“出海”,未來國際教育不再狹義等同于出國接受的教育,豐富且優質的國際教育項目與資源會在國內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落地。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2018年,一則關于升學教育的新聞報道——《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度刷爆朋友圈,兩百多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屏幕和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課,教學效果十分驚人,不少寒門學子考上名校因此改變命運,引發無數觸動。
現如今,“一塊屏幕”不僅只在填補國內地區間教育差距,也被運用到了國際在線教育領域。除了傳統的留學服務和語言培訓之外,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甚至是被長期忽視的家庭教育等細分賽道中,利用“一塊屏幕”彌合中外教育差異的項目正在涌現,并已吸引資本頻頻加持。也許有一天,國際教育也將不再狹義等同于出國接受的教育,這塊屏幕可能還將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莉莉(化名)目前就讀于美國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她在升入高三時才決定出國。除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普通訴求外,莉莉和爸媽更看重美國大學教育對學生思辨力和創新力的培養,“我出國不是為了逃避國內高考的壓力,在決定留學前做了很多功課,了解到美國大學教育在培養學生思辨力和創新力方面可能更勝一籌,我覺得對個人的學習和鍛煉也更大”。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國讀書后發現身邊不少同學留學時都有這樣的考慮,國外的很多課程多以討論的形式開展,普通的本科生也有很多機會獨立做課題研究。
曾詩然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畢業生,大學時期她去耶魯做過交換生,在耶魯的科研經歷讓她深感歐美科研教育高普及率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而國內普通學生做科研卻很難直接接觸到國外名校、頂尖科研機構的學術會議和導師資源。
“美國的教育多為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以下簡稱PBL),對學生思辨能力鍛煉很大;國內的教育更多是重視知識的傳播。我們看到了中美在培養人才上面這個結構差,所以創立了ViaX這樣一個創新型教育品牌,希望能彌補國內教育在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曾詩然幾經嘗試,和兩位聯合創始人將創業方向調整為科研項目輔導。她認為,線上科研是目前能找到的成本最低、最不限時間和地域、最能拉近國外最新科研項目和普通大學生之間距離的一種方式。
ViaX對接國外優質導師與課題資源,一方面學生可選擇一對一定制服務,在國外知名教授、研究員的輔導下產出個人項目論文。另一方面,學生也可選擇ViaX固定的幾十個研究課題,師生合作完成科研項目學習,導師基于項目完成度和表現給予學生評價或推薦信。目前,ViaX共服務3000多名付費用戶,客單價在1萬~5萬元左右。
從小接受國內教育的曾詩然明白很多學生對于學習和未來都曾經歷不同程度的迷茫:以后要不要出國、是否參加自主招生、要讀什么專業、未來要做什么,“我們希望在早期的階段通過PBL解決這些困惑,幫助學員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科研問題或者沒有問題只是想經歷這樣一個深度學習、學術訓練過程都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出發,曾詩然更愿意將ViaX定位于一項不只強調成果,更重視過程的素質教育,“在線科研教育是一個比較長遠的過程,它不會在短時期像少兒英語那樣大爆發”。
由于目前沒有PBL落地中國的標準化的教學體系,ViaX投入最大的部分在教研和師訓兩方面,如何從學生一對一的定制化需求中尋找出共通的內容,制作出標準課程讓教學產品的適用性更高,這需要在教研設計上花大力氣。
來自CVSource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成立以來,ViaX先后完成了英諾天使基金、Mfund魔量資本、大河創投天使輪,以及藍象資本戰略投資、經緯中國的A輪融資。此外,從不同路徑切入這一賽道的其他玩家也被資本青睞——主攻留學市場做PBL科研培訓的集思學院于2018年11月宣布完成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以STEAM教育見長、提供科研教育服務的Special A在2018年也宣布完成A輪千萬元融資。
作為ViaX的投資方,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邱彥峰認為,雖然目前類似ViaX這樣的在線科研教育機構大部分受眾是有留學背景提升需求的留學生群體,客單價高,整體來看較為小眾。但隨著國內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對學生單一評價標準體系的改變,未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的高等教育需要引入更好的學術教育服務,科研培訓也將從留學生這一小眾群體走入尋常初高中學生的學習中,這將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屆時能夠培養的科研教育機構將會迎來比較大的增長機會和發展空間。
出國留學前在國際學校過渡是許多家長和學生的選擇,來自《2018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增認證國際學校87所,創近年新高,年增長率達11.85%。然而在唯尋國際教育創始人、CPO吳昊看來,目前七成左右的國際學校教學質量是不合格的。
“行業內最大的痛點是優質教師稀缺”,吳昊說道,對于國際課程的授課老師來說,最好是語言、學科知識、留學背景三者齊全。除此之外,懂教育、一定的教學技巧也必不可少,但這樣的人才非常難找,并且多數都聚集在一線城市,這讓不少三四線城市國際學校教學質量雪上加霜。
“不僅是優質的師資力量,行業內教輔和其他教學產品也非常匱乏”,吳昊認為,目前國際課程中普遍比較全的是官方教材、課程大綱,但教輔材料幾乎處于空白。“我了解到有一些國際學校辦學可能有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卻沒有留存下校本教案,這是個挺嚴重的問題,意味著學校無論是備課授課還是培訓新老師都沒有東西可以依循。可以說,這樣的學校根本沒有沉淀。”
學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巨頭教培機構在國際課程輔導領域也并未占盡先機,這為創業公司提供了機會:通過在線教育連接國內外優秀師資力量,輸出優質的國際課程,輻射更多的學員,新興的在線國際課程培訓公司開始搶灘市場。2018年~2019年初,賽道中唯尋國際教育、菠蘿在線、沃邦國際教育紛紛官宣完成新一輪融資。
“從唯尋學生的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學生占比在三成左右,50%的學生分布在國內的二三四線城市,還有20%是在國外高中就讀。”基于此,吳昊非常看好在線國際課程培訓的增長潛力,“在線教學和運營將是未來的新方向,更容易解決優質師資地域分布和規模化問題,我們最近正在和幾個國際學校合作,把一線城市最頂尖的師資力量以線上形式輸出到二三四線城市,雙師模式的持續推進也會使線上教學迎來更大增長”。
談及國際課程培訓市場的升溫,國際學校多邊服務平臺——新學說聯合創始人兼CEO吳越認為,國際學校的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的確存在師資匱乏、管理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領域,國際課程輔導市場更是如此,目前競爭也處于早期階段,機構大多以小而美的形式存在,但想要做大比較困難,這需要有明確的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精細化的運營能力,也需要經驗和時間的積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