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出海的“一塊屏幕”,還將改變誰的命運?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9 23:11:49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攝圖網圖

2018年底,一則關于升學教育的新聞報道——《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度刷爆朋友圈,兩百多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屏幕和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課,教學效果十分驚人,不少寒門學子考上名校因此改變命運,引發無數觸動。

如今,“一塊屏幕”不僅運用在填補國內地區間教育差距,也被運用到了國際在線教育領域。除了傳統的留學服務和語言培訓之外,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甚至是被長期忽視的家庭教育等細分賽道中,利用“一塊屏幕”彌合中外教育差異的項目正在涌現,并已吸引資本頻頻加持。也許有一天,國際教育也將不再狹義等同于出國接受的教育,這塊屏幕可能還將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高等教育“屏幕”:連接國際知名導師與課題資源

莉莉(化名)目前就讀于美國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她在升入高三時才決定出國。除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普通訴求外,莉莉和爸媽更看重美國大學教育對學生思辨力和創新力的培養。“我出國不是為了逃避國內高考的壓力。在決定留學前做了很多功課,了解到美國大學教育在培養學生思辨力和創新力方面可能更勝一籌,我覺得對個人的學習和鍛煉也更大。”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國讀書后發現身邊不少同學留學時都有這樣的考慮,國外的很多課程多以討論的形式開展,普通的本科生也有很多機會獨立做課題研究。

曾詩然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畢業生,大學時期她去耶魯做過交換生,在耶魯的科研經歷讓她深感歐美科研教育高普及率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而國內普通學生做科研卻很難直接接觸到國外名校、頂尖科研機構的學術會議和導師資源。

“美國的教育多為Project- 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以下簡稱PBL),對學生思辨能力鍛煉很大;國內的教育更多是重視知識的傳播。我們看到了中美在培養人才上面這個結構差,所以創立了ViaX,希望能彌補國內教育在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曾詩然幾經嘗試,和兩位聯合創始人將創業方向調整為科研項目輔導。她認為,線上科研是目前能找到的成本最低、最不限時間和地域、最能拉近國外最新科研項目和普通大學生之間距離的一種方式。

公開資料顯示,ViaX對接國外優質導師與課題資源,一方面學生可選擇一對一定制服務,在國外知名教授、研究員的輔導下產出個人項目論文;另一方面,學生也可選擇其固定的幾十個研究課題,師生合作完成科研項目學習,導師基于項目完成度和表現給予學生評價或推薦信。目前,ViaX共服務3000多名付費用戶,客單價在1萬~5萬元左右。

從小接受國內教育的曾詩然明白,很多學生對于學習和未來都曾經歷不同程度的迷茫:以后要不要出國、是否參加自主招生、要讀什么專業、未來要做什么,“我們希望在早期的階段通過PBL解決這些困惑,幫助學生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科研問題或者沒有問題只是想經歷這樣一個深度學習、學術訓練過程都可以嘗試”。曾詩然還坦言,“在線科研教育是一個比較長遠的過程,它不會在短時期像少兒英語那樣大爆發。”

據記者了解,由于目前沒有PBL落地中國的標準化的教學體系,ViaX投入最大的部分在教研和師訓兩方面,如何從學生一對一的定制化需求中尋找出共通的內容、制作出標準課程讓教學產品的適用性更高,這需要在教研設計上花大力氣。

來自CVSource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成立以來,ViaX先后完成了英諾天使基金、Mfund魔量資本、大河創投的天使輪融資,以及藍象資本戰略投資、經緯中國的A輪融資。此外,從不同路徑切入這一賽道的其他玩家也受到資本青睞——主攻留學市場做PBL科研培訓的集思學院于2018年11月宣布完成5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以STEAM教育見長、提供科研教育服務的Special A在2018年也宣布完成A輪千萬元融資。

作為ViaX的投資方,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邱彥峰認為,雖然目前類似ViaX這樣的在線科研教育機構大部分受眾是有留學背景提升需求的留學生群體,客單價高,整體來看較為小眾,但隨著國內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對學生單一評價標準體系的改變,未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的高等教育需要引入更好的學術教育服務,科研培訓也將從留學生這一小眾群體走入尋常初高中學生的學習中。這將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屆時能夠培養的科研教育機構將會迎來比較大的增長機會和發展空間。

基礎教育“屏幕”:解決國際課程優質供給困境

出國留學前在國際學校過渡是許多家長和學生的選擇,來自《2018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增認證國際學校87所,創近年來新高,年增長率達到11.85%。然而在唯尋國際教育創始人、CPO吳昊看來,目前七成左右的國際學校教學質量是不合格的。

“行業內最大的痛點是優質教師稀缺”,吳昊說道,對于國際課程的授課老師來說,最好是語言、學科知識、留學背景三者齊全。除此之外,懂教育、一定的教學技巧也必不可少,但這樣的人才非常難找,并且多數都聚集在一線城市,這讓不少三四線城市國際學校的教學質量雪上加霜。

“不僅是優質的師資力量,行業內教輔和其他教學產品也非常匱乏”,吳昊認為,目前國際課程中普遍比較全的是官方教材、課程大綱,但教輔材料幾乎處于空白。“我了解到有一些國際學校辦學可能有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卻沒有留存下校本教案,這是個挺嚴重的問題,意味著學校無論是備課授課還是培訓新老師,都沒有東西可以依循。可以說,這樣的學校根本沒有沉淀。”

學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巨頭教培機構在國際課程輔導領域也并未占盡先機,這為創業公司提供了機會:通過在線教育連接國內外優秀師資力量,輸出優質的國際課程,輻射更多的學員,新興的在線國際課程培訓公司開始搶灘市場。2018~2019年初,賽道中唯尋國際教育、菠蘿在線、沃邦國際教育紛紛官宣完成新一輪融資。

“從唯尋學生的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學生占比在三成左右,50%的學生分布在國內的二三四線城市,還有20%是在國外高中就讀。”基于此,吳昊非常看好在線國際課程培訓的增長潛力,“在線教學和運營將是未來的新方向,更容易解決優質師資地域分布和規模化問題。我們最近正在和幾個國際學校合作,把一線城市最頂尖的師資力量以線上形式輸出到二三四線城市,雙師模式的持續推進也會使線上教學迎來更大增長。”

談及國際課程培訓市場的升溫,國際學校多邊服務平臺新學說聯合創始人兼CEO吳越認為,國際學校的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的確存在師資匱乏、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領域,國際課程輔導市場更是如此,目前競爭也處于早期階段,機構大多以小而美的形式存在,但想要做大比較困難,這需要有明確的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精細化的運營能力,也需要經驗和時間的積累。

家庭教育“屏幕”:引入外國家庭陪伴模式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與家庭教育功能的變化,其社會屬性愈加凸顯,需求也正在被不斷激發。

7歲的Allen自從參加了在線英語課程之后,滿腦子都是對異國未知的好奇:他們吃蘑菇嗎?在國外能看機器貓的動畫片嗎?從美國地上打一個洞能鉆到中國嗎?

Allen媽媽說,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流行找“筆友”,她想給Allen找一個國外的同齡小朋友,一是可以了解國外生活,解答他無限的疑問;二是學語言就是用來交流的,孩子之間的交流還能練習口語。

Allen通過GrowAlong平臺匹配上一位英國小朋友,同齡同性別同樣愛好,兩個孩子都喜歡交通工具、樂高、閃電麥昆。成為伙伴后,他們每周會有同樣的任務——周一到周五會互相分享日常的生活及興趣愛好,有什么聊什么;周末是視頻見面,展示任務成果,跟小伙伴聊一些好奇的問題等。

“孩子真正接觸國外的小伙伴后,我自己也感受到兩國不同的教育風格,真是不一樣的體驗。”Allen媽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看到對方的介紹上顯示Oliver并不會中文后,她有些困惑,想搞清楚Oliver參加這個交流想學習什么,盡己所能提供幫助,但平臺老師的回答讓她有所觸動。“老師告訴我們,很多英國人只想給自己的小孩找一個中國小朋友,了解中國文化,知道地球另外一端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就是想孩子、家庭之間交朋友,可以討論下不同文化之間的家庭教育,也不是為了學語言。”

Allen媽媽提及,這對她觸動很大,平時國內很多家長交流都是討論怎么學好英語,要背詞匯、學語法。但從Allen和Oliver的日常交流來看,即使語言稍有障礙,兩個孩子也能夠互相理解對方快樂的意思。看到他們聊得這么開心,Allen媽媽也調整了想法,每一次為了與朋友見面做主題準備,那種內心的期待和驚喜是不能用功利的目的來衡量的,他們的交流只是純粹的內心交換。

記者注意到,Allen媽媽提到的GrowAlong是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在線全球學習項目,于2018年9月上線。它將中外家庭在線連接,利用兩個家庭的多元文化視角,拓寬兒童視野,探索全球性教育問題。經過GrowAlong精準配對成功的家庭,周一到周五中外小朋友可以隨時進行微信聊天、發送視頻,彼此分享不同的生活習慣、背景文化;周末雙語導師引導雙方進行30分鐘視頻教學,主題涉及中外文化、語言、科技等內容。目前,GrowAlong主要針對中國家庭提供的增值服務收費,尚未官宣融資信息,國內市場上也暫無相關競品。

截至2018年,GrowAlong共為數百家中外家庭連線成功。從家長反饋信息來看,從家庭教育切入這一新穎的形式受到了參與家長與學生的普遍認同。

“一塊屏幕”或將改變留學模式?未來教育進口成趨勢

“互聯網教育讓學無國界真正落實在速度和效率上。痛點是趨同的,模式是可以互相借鑒的,知識是流動的,阻礙知識順暢流動的所有問題正是創業機會。”清科創投執行董事何艷認為,“未來國際教育不再狹義等同于出國接受的教育,全球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機會通過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

對此,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邱彥峰同樣認為,隨著國際交流形式的多樣化、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強,留學群體的數量可能不會繼續增長下去了,這使未來教育進口成為新趨勢,豐富且優質的國際教育項目與資源會在國內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落地。

華夏桃李資本投資經理胡瀅對于在線這一形式對國際教育的改造進程持謹慎的樂觀態度,“K12教育之所以能快速線上化是因為受眾基數非常大,師資供給也比較充足,只是存在結構性和地域性的偏差,這一點在線教育可以做有效補充。但在國際教育領域,從供給端來看,師資匱乏是全行業的困境,無論是科研輔導、國際課程培訓還是國際學校這個問題都很嚴重。此外,從目前在線國際教育項目的獲客來看,國際教育受眾群體數量相對K12來說很小、更加分散,如果像K12全網投放線上獲客,很難精準觸達、有效轉化,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機構還是依賴和B端國際學校的合作或者線下活動。從這兩點來看,在國際教育領域,線上解決的問題是比較有限的。”

“在線教育行業目前進入基于數據采集模式打磨的改進階段。”何艷認為,“隨著用戶的增多,真實運營結果已有反饋,商業邏輯得以驗證,涉及運營效率的問題也逐步呈現。或者強創新能力,或者強學習能力,企業最好兩者兼具。有教育情懷、對深耕賽道有清醒認知,并能快速結合軟硬件技術、場景、資源驗證其商業價值的企業值得期待。”

此外,何艷認為未來能夠做不同服務點加法創新的機構可能比較容易通過新的打法殺出重圍。“把國際教育中授課場景、時間、形式等所有相關因素做不同的排列組合,會出現不同的打法,如教育+消費/醫療/保險。如果創始人有這個能力去做整合,把握上下游延伸機會,為客戶提供更完善、更全面的服務,未來獨立成長為二級市場選手也并不是絕無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