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3 18:29:14
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銀行保險業的對外開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實習記者 吳林桐 每經編輯 陳星
3月23日,作為全國兩會后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就“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業”做了分享。
王兆星指出,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銀行保險業的對外開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王兆星介紹,當前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居全球第一,保費收入全球第二,已成為銀行和保險業市場之一。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保險業的開放從未止步,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銀行保險業就在不斷地擴大開放的領域。目前已經有41家外資銀行的法人落戶中國,同時還有115家外國銀行分行在中國營業,還有154家外國銀行代表處。有57家外資法人保險機構在中國,還有14家外資保險中介機構,另外還有138家代表機構,應該說外資保險、銀行業機構在中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2018年銀保監會發布了15條新的開放措施,包括取消和放寬外資持股的比例,放寬外資機構業務準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的業務經營范圍,優化外資機構的監管規則等。
圖片來源: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王兆星強調,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共贏,在國際上堅持以開放促合作、促共贏。
當前中國正處在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持續擴大金融開放,激發外資金融機構的活力,并吸引更多外資機構來改善我國的金融供給,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金融融資成本,加快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業、保險業體系。
談到下一步中國銀行業開放的主要方向和領域,王兆星說:一是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現在外資銀行業保險業進入中國市場還有一些條件限制,包括規模的限制、年限的限制、股東類型的限制、持股比例等限制。我們正在研究取消或放寬這些限制,更加強調審慎的標準和審慎的條件,吸引具有專業特色的外資銀行、外資保險進入中國市場。
二要進一步拓展外資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結合外資機構的優勢和風險控制能力,繼續放寬外資機構業務范圍,增加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使得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加多元化、更加多樣化。同時,也會給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創新試點的一些新的領域,充分激發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市場活力。
此外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縮減和優化行政審批,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一步優化行政許可流程,提高審批的效率,讓外資金融機構集中更多的資源在中國發展。
四是要進一步優化監管規則,不斷改善外資經營環境,堅持風險維穩的監管理念,充分考慮不同類型機構和風險特征,不斷建設更具兼容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監管體系,為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營造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經營環境。
最后王兆星總結說,擴大金融開放,對于監管者而言既是挑戰,同時也是促進。銀保監會將以擴大開放為契機,通過加快自身法律制度建設,對接國際通行監管標準,完善監管手段和工具,在開放過程中平衡好促進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在開放實踐中提升防范風險和監管的能力。在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取得對外開放和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