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8 21:08:33
數據顯示,在86只已披露2018年年報的非貨幣ETF中有84只披露了前十大持有人情況,第一大持有者中剔除43只聯接基金和13位個人投資者,剩余的28只ETF是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金控等機構作為第一大持有人,其中僅保險資金就占據10只。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葉峰
去年下半年ETF千億資金流入的背后,究竟都是誰在買買買?隨著基金年報披露,火爆了2018年的ETF持倉情況也浮出水面。記者發現,去年下半年個人投資者持有ETF的熱情明顯上升。在已披露數據的非貨幣ETF中,超六成ETF的個人投資者持股占比有所增加,總的來看平均每只基金占比增長了2.86%。此外,在機構持有人中,除聯接基金外買入最多是保險資金,有近1/4的ETF前五大持有人中出現了險資身影。
個人投資者投資占比明顯上升
一直以來,ETF都被認為是機構投資者布局市場的便捷工具。相比之下,個人投資者參與度較低。但從2018年披露的年報情況來看,雖然機構投資者持有ETF的份額占比依然較個人投資者高,但兩者差距卻在不斷縮小。
根據Wind,截至3月28日,已有86只非貨幣ETF披露2018年年報,其中75只成立于2018年5月之前,有2018年中報披露的投資者結構情況。數據顯示,相較于2018年中報,已披露年報數據的ETF中近六成左右的產品持有人戶數有所增加,超四分之三的ETF份額有所上漲。總得來看,75只基金平均每只增加3600多戶,份額增長4億多份。
平均戶數增長如此多自然離不開個人投資者的貢獻。數據顯示,在2018年下半年里,個人投資者的持有份額增長了1.4億份,雖然不及機構投資者的2.66億份但卻足以提升自身的平均持倉占比。數據顯示,在目前75只ETF中,個人投資者持有ETF平均占比上升了2.86%。這也導致機構投資者平均持有占比從61.23%下滑至59.16%。
此外,從加減倉情況來看,個人和機構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
數據顯示,有39只ETF同時獲得機構投資人與個人投資者青睞,其中易方達創業板ETF同時獲得機構和個人最多份額的加倉,目前投資者結構也較為均衡,截至2018年末,機構投資者持有占比為49.35%,個人投資者占比為50.65%。
另有15只ETF個人增持而機構減持,其中投資者結構變化最大的是南方中證500工業ETF,去年下半年個人投資者增持1.08億份,持有比例從2018年中報時的1.33%上升為98.57%,機構投資者則反手減持1.06億份,占比銳減為1.43%。總的來看,雖然份額并未出現太大的變化,但主力投資人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此外,還有14只ETF發生機構增持而個人減持的情況。其中投資者結構變化最大的是建信創業板ETF,由于去年下半年,機構增持4108萬份而個人投資者減少508萬份,因此機構投資者持有該基金份額的比例由此前的0.14%上升為37.79%。
險資出沒26只ETF前五大持有人名單
雖然個人投資者比例有所上升,但總的而言,依然是以銀行、保險、信托等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多。那在這些機構中哪類機構投資人持有ETF較多呢?
數據顯示,在86只已披露2018年年報的非貨幣ETF中有84只披露了前十大持有人情況,第一大持有者中剔除43只聯接基金和13位個人投資者,剩余的28只ETF是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金控等機構作為第一大持有人,其中僅保險資金就占據10只。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現身5只ETF的第一大持有人名單。除華泰柏瑞紅利ETF外,另外四只都是平安基金旗下產品。數據顯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分別持有平安港股通恒生中國企業ETF、平安滬深300ETF、平安中證500ETF和平安MSCI中國A股低波動ETF 5億份、5.98億份、1.67億份、和2億份,占比達到99.32%、42.66%、42.75%、和79.17%。
Wind顯示,在已披露2018年末前十大持有人的ETF中,截至2018年中報,險資曾出沒于19只產品的前五大持有人名單中,截至2018年年報,除太平人壽保險退出南方中證500原材料ETF前五大持有人名單外,其余18只ETF中仍有險資身影。
在2018年下半年,險資還大舉買入了8只ETF,成為其前五大持有人。其中易方達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中信建投北京50ETF、平安港股通恒生中國企業ETF和平安MSCI中國A股低波動ETF是新成立的基金,除之前提到的兩只平安系基金,中國人壽保險持有份額占易方達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1.95%,為其第四大持有人,而中信建投北京50ETF則由“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保險產品”持有21.81%為第一大持有人。此外,中國人壽保險現身華夏上證50ETF和南方中證1000ETF前五大持有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個險萬能和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成為華泰柏瑞紅利ETF和易方達滬深300ETF的前三大持有人。
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資金屬于投資期限較長的資金,這類配置型資金不太考慮短期博弈和業績短期波動,是否買賣主要以市盈率為評判標準。而去年下半年估值水平和市場狀況從長期來看有機會,所以增配寬基ETF也在意料之中。而今年以來,寬基指數也確實有所回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