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02 23:28:17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編輯 徐 斐
風雨飄搖中的盛運環保(300090,SZ)未能等到“救星”。
4月1日晚間,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9年3月29日收到川能集團發來的《關于終止盛運環保項目并購工作的函》,川能集團終止對公司的股權并購工作。
早在去年5月,盛運環保就發布公告稱,為促進公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良好運營,實現川能集團、控股股東開曉勝與公司三方合作共贏,三方就公司股權轉讓、項目合作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
原本指望川能集團的入股能解決公司債務危機,然而盛運環保此次未能如意。而3月28日,盛運環保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其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公司生產經營將不受影響
2018年5月,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開曉勝、川能集團和上市公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協議涉及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以及公司項目子公司托管。開曉勝擬以協議轉讓等方式將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占比13.69%)轉讓給川能集團。
根據公告披露,為保證上市公司擁有項目的高質量建設,三方達成協議,就政府授予上市公司的40個籌建和在建的城市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日處理31350噸),川能集團將對相關垃圾發電項目按照特許經營權協議投資額度不低于156.75億元。
對此,盛運環保方面表示,控股股東與川能集團簽署的是戰略合作層面框架協議,目的是為公司引進具備實力的國有控股公司,提升公司市場運營能力和項目開發建設能力。戰略股東的引進,有利于公司改善目前資金狀況,提升公司業績,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彼時,盛運環保債務累累,有實力的戰略者入股的確能緩解其債務壓力。而川能集團也具備這樣的實力。彼時發布的公告顯示,川能集團注冊資本為93.16億元,一直致力于構建并完善四川能源供應體系,打造新能源產業戰略高地,培育多元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17年底,川能集團實現總資產規模1183億元、凈資產37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3億元。
然而,有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今年4月1日晚間,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川能集團發來的《關于終止盛運環保項目并購工作的函》。其主要內容為:雙方于2018年5月21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排他期限3個月,已于2018年8月21日到期;雙方于2018年6月16日簽署《臨時托管協議》,約定托管期限3個月,已于2018年9月16日到期,根據《臨時托管協議》的約定,《臨時托管協議》已經終止;川能集團終止對公司的股權并購工作;宣城項目、濟寧項目按已簽署的相關協議約定執行,如有爭議依法依規協商解決。
截至公告日,宣城、濟寧項目與川能集團的合作處于終止托管移交階段,盛運環保表示后續進展會及時披露。除宣城、濟寧項目合作外,川能集團與公司尚未開展其他方面的合作事宜。
對于合作終止,盛運環保表示,由于公司的違規擔保、財務資助、債務到期不能清償等存在的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導致公司與川能集團的合作終止,不會對公司后期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不過,4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盛運環保,但公司方面未予置評。
涉嫌信披違規遭立案調查
除了與川能集團終止合作外,盛運環保還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了。
今年3月28日,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規定,其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至于為何信披違規,公告中并未明確表示。但是,此前盛運環保就出現過信披違規。
2018年4月,盛運環保部分對外提供擔保存在違規、部分債務逾期信息未及時披露等行為,被安徽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6日,盛運環保發布了最新的《關于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內容顯示其已有74筆債務逾期,總金額合計40.47億元。
在2018年度業績快報中,盛運環保表示,公司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超25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盛運環保表示,2018年公司整體經營困難,部分運營項目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資金周轉困難;對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之外提供違規擔保和公司向關聯方提供資金,由于被擔保方及關聯方自身資金緊張,公司對此類擔保和向關聯方提供資金計提減值準備,約增虧15億元。
券商行業分析師呂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債務合計達到40億元,去年預計虧損又超過25億元,在與川能集團終止合作后,盛運環保目前的局面很難得到緩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