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03 12:43:53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文多
作為一家環境領域上市公司,京藍科技(000711,SZ)本想在AI大數據領域施展拳腳,后來通過股權騰挪,讓帶有“邊緣計算”概念的虧損子公司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并財務報表。
這一動作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和監管層的問詢。京藍科技在4月3日回復道,此舉旨在繼續加強上述子公司京藍云智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藍物聯網)在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但同時也提到,京藍物聯網尚處于前期發展階段,目前處于虧損狀態尚需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技術研發、技術創新、市場推廣、提高品牌影響力、建立營銷體系,該產鏈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實現盈利,這些投資在上市公司體系內是無法完成的。
關于這一回復,還要從3月7日說起,京藍科技公告稱,將持有的“邊緣計算”概念的資產京藍物聯網1%股權轉讓給京藍若水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藍若水),交易作價200.86萬元。京藍若水為京藍科技董事長楊仁貴實際控制企業。
京藍物聯網是京藍科技在新興技術融合上的重要嘗試。其通過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服務于農業生產。
除宣布出售京藍物聯網1%股權外,京藍科技還宣布,擬以所持京藍物聯網99%股權出資,相對應合伙企業份額為1.98億元,認繳比例為99.5%,投資設立北京京藍云商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京藍云商科技)(最終名稱以工商注冊為準),京藍若水出資100萬元。不過,京藍若水為京藍云商科技的執行事務合伙人,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一番股權騰挪后,京藍云商科技成為京藍物聯網的控股股東。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藍科技的相關操作是利用會計手段調整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將虧損資產剝離至一個表外企業,自己成為財務投資,就不會將虧損記入自己的報表,可以不用背業績虧損的“包袱”。
此后,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到,擬將京藍物聯網置出合并范圍前短時間內通過債轉股、資產出資、現金出資等方式大幅增加京藍物聯網凈資產,要求上市公司詳細說明相關架構的背景、目的及必要性。
據披露,京藍物聯網營業收入占京藍科技總體比重較小,不作為京藍科技主要的利潤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告發現,京藍物聯網2018年度的凈利潤為-1417.37萬元(經審計),2019年1月的凈利潤為-247萬元(未經審計)。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