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09 23:59:08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何劍嶺
今年以來股市持續回暖,這對于去年“折戟”的股票策略私募來說無疑是一個“翻身”的好機會。截至4月9日,今年以來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業績普遍回升,近1600只私募產品凈值漲幅超過20%。
另外,私募機構也加大了產品發行力度,截至3月底,產品月度新發行數量站上千只,較2月份增長超120%。同時由于股市板塊輪動明顯,為跟上市場節奏,私募機構也通過加大調研力度來尋覓更具潛力的股票。
年內近1600只私募產品凈值漲幅超20%
今年以來A股三大股指持續上漲,上證綜指漲幅已超過30%,行情反彈的速度與力度超出了許多投資者的預期,這對于去年“折戟”的股票策略私募來說無疑是一個“翻身”的好機會。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截至4月9日,今年以來私募基金業績普遍回升,其中近1600只私募產品凈值漲幅超過20%。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過100%的私募產品合計11只,其中不少知名私募基金業績表現良好,比如鼎薩投資旗下的鼎薩價值成長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51%,“民間股神”林園旗下的林園投資2號今年以來收益率超50%。此外百億級私募高毅資產、星石投資及淡水泉旗下多只基金的一季度凈值漲幅超過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面對回暖的行情,各大私募也是不遺余力地加大倉位。據私募排排網4月初發布的報告顯示,春節長假后私募一直處于加倉狀態,目前股票策略私募平均倉位為74.87%,比3月底的71.99%提高了近3個百分點,并創近一年新高。其中,29.91%的產品處于滿倉狀態,90.6%的產品股票倉位在五成以上,高倉位私募數量占比大幅提高。
3月私募發行產品數量較2月增長128%
隨著行情的回暖和私募凈值的回升,不少私募更愿意在底部區域拿到更多的廉價“籌碼”,發行新產品就是此時的不二選擇。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私募產品發行逐漸走出低迷狀態,尤其是今年3月份,私募新發行產品總數再度站上1000只,結束了之前長達8個月月度新發行數量在1000只以下的低迷狀態。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新發行私募產品833只,發行規模33.9億元;2月份新發行私募產品533只,發行規模20.6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到了今年的3月份,新發行私募產品數量達到了1216只,較2月份增長128%,發行規模達到26.39億元。而截至4月9日,今年4月份的新發行私募產品數量為17只,發行規模16.18億元。從在基金業協會的備案信息來看,今年3月份私募產品合計備案1611只;4月份以來截至4月9日,合計備案415只。
參與調研私募機構數量創年內新高
隨著行情的深入,私募機構明顯加快了調研步伐。私募4月初高漲的調研熱情是3月份熱度的延續,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8日至2月8日期間,合計402家私募機構調研了424家上市公司;在今年2月8日至3月8日期間,合計362家私募機構調研了399家上市公司;而在3月8日至4月8日期間,合計618家私募機構調研了649家上市公司,參與調研的私募機構數量創今年以來新高。
另外,私募的熱情在調研次數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3月,私募機構調研的次數分別為780次、486次和1042次。從3月份的調研情況來看,調研總次數排名前十的私募機構中不乏知名的百億級私募機構,包括敦和資產、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東方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年內受到機構調研家數最多的前五家公司分別是:匯川技術、廣聯達、珀萊雅、宋城演藝、天齊鋰業,依次為274家、199家、182家、147家、109家。另外,在年內對公司進行調研的機構累計家數最多的前10家公司中,除了滬市的珀萊雅和千禾味業之外,其余均為中小創公司。而中小創公司之所以持續受到各路機構青睞,一方面是因為這類公司跌幅較深,“性價比”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是在科創板等政策紅利帶動下,智能制造、5G等新興行業的風險偏好快速提升,而這些公司也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創。
二季度業績將會成為核心驅動因素
二季度應該如何操作呢?在星石投資看來,接下來業績將會接棒估值,成為市場核心驅動因素。星石投資表示,一季度A股處在牛市的前期醞釀階段,市場大漲是由流動性和風險偏好主導的估值修復行情,因此價值股、成長股、績差股和概念股均有較好表現。目前估值修復接近尾聲,市場可能會進入短期休整,之后將可能進入牛市的爆發階段,而這一階段需要基本面的配合,業績將是未來行情上漲的動力。
北京清和泉投資表示:“對于這輪減稅降費政策,我們覺得值得期待,中期對經濟活力的釋放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改善或將超出預期。中國當前發展模式在由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不斷轉換,根據海外經驗,消費+服務業將誕生一批偉大的公司。參考美國的歷史,未來10年在擴張性行業中投資,勝出的概率非常大。我們認為,擴張性行業聚焦在醫療保健、日常消費品和信息技術,我們更愿意以合理的價格重倉這些行業的好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