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8 16:17:39
新版個人征信報告里的信息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任何地方的失信,都可能會被新版個人征信報告記錄在案。
每經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林菁晶
近日多渠道消息稱,央行征信中心已從去年年末開始試運行新版個人征信報告,很可能于今年5月正式上線。據悉,已試運行的新版個人征信報告采集信息更細化、更全面、更精準。
屆時,“假離婚”騙首套房資格、同時申請多家銀行貸款打時間差、水費欠繳幾個月也不當回事……這些行為將不再可行。新版個人征信報告對失信行為的約束更加嚴格,將從多方面堵住投機取巧的漏洞。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新版個人征信報告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關系到我們買房、租房、達地鐵、坐高鐵、談戀愛、網上購物、生活支付等多方面。在任何地方的失信,都可能會被新版個人征信報告記錄在案。
新版個人征信報告上線后,“上午離婚下午買房”將成為過去。
據了解,舊版征信報告里,夫妻雙方共同還款,會有一方是主貸款人,而另一方的征信報告則不會顯示這筆房貸的信息。如今,不少城市對二套房認定都實施“認房又認貸”政策,即一旦雙方離婚,房屋產權也判給主貸款人,另一方再買房時,因名下無房無貸,還可被視為首次購房,享受首付和利率上的誘人優惠。因此,有的夫妻為了首套房的“甜頭”,不惜“假離婚”,“凈身出戶”的一方買房后再復婚,甚至有人上午離婚下午就去買房。
然而,新版征信報告會如實在主貸款人的配偶名下記錄貸款情況。離婚后,非主貸人再次買房也屬于有房有貸,無法享受首套房的各種優惠。
在李宇嘉看來,上午離婚、下午買房,這樣的“騙首套房資格”的行為,將不再大行其道了。“2016~2017年,假離婚蹭蹭往上竄,深圳首套房購置比例高達85%,期間有多少是‘假首套’的呢。”
李宇嘉補充道,過去,信息不聯網、征信不完善,政府也沒招;現在,房管與民政聯網,家庭信息完善了,很難騙取首套資格,“緊縮房貸,傷及剛需”的現象也不存在了。
其次,銷戶也無法洗白“黑歷史”。舊版報告還款記錄為兩年,逾期記錄保存五年,已銷戶的都不會顯示還款記錄。因此,有人在發生嚴重違約后,采取銷戶的方式來“洗白”征信報告。但是,在新版切換之后,還款記錄與逾期記錄都統一到五年,即便是銷卡,也有還款記錄。
再次,銀行及時更新上報數據,利用“時間差”申請貸款行不通了。新版征信系統要求各機構在采集時點T+1向征信中心報送數據。想利用銀行征信更新緩慢的時間差,去并發申請貸款越來越行不通了。
另外,“以卡養卡”將得到抑制。不少人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以卡養卡”。但是,新版征信報告新增了“還款金額”,并展示“最近半年月均應還金額”。今后,信貸機構會掌握客戶更加全面的資產負債情況,更加精準地評估客戶的還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個人征信報告個人信息越來越全面詳實,會完整展示學歷信息、就業情況、電子郵箱信息、通訊地址、戶籍地址、所有個人手機號。配偶信息也會完整體現,如: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工作單位和聯系電話,新版報告還增加展示“最近5次手機號碼更新信息”。
同時,舊版征信系統記錄的多是房貸、銀行卡等金融機構提供的信息,新版征信報告除借貸信息之外將其他公共機構的更多信息納入其中。比如電信業務、自來水業務繳費情況、欠稅、民事裁決、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低保救助、執業資格和行政獎勵等。
此外,為他人提供擔保,也會上征信報告。舊版征信報告記錄的多是本人借貸的情況,但為他人或企業提供擔保其實也屬于自己的負債責任。一旦被擔保方出現風險,也會考驗本人的償債能力。新版報告中對此進行了完善,全面反映了被征信人信用卡、貸款兩類業務和為他人貸款擔保的總體和明細情況,分類更清晰合理,使得業務更豐富。
融360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22.25%用戶是從申請貸款時才開始關注個人征信,63.35%用戶由于辦信用卡才關注,還有10.38%表示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個人征信。目前仍有29.45%的用戶不了解自己在央行的個人征信情況,而在鄉鎮農村居民中,這一比例高達38.33%。
央行新版個人征信報告的上線,勢必會對居民的信用意識產生積極提振作用,讓居民知道信用對自己有多重要。
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介紹,目前,國家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接入了3500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9.9億自然人的信用信息,還有2600多萬戶的企業和其他法人組織的信用信息。目前每天查詢這個系統的有555萬人次個人信用報告,30萬人次的企業信用報告。
陳雨露表示,現在征信很多都用到了社會領域,“我們看到很多女兒找男朋友,未來的岳母說,你得把人民銀行的征信報告拿來。”
李宇嘉總結道,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令人吃驚,奇跡般地創造出信用建設“彎道超車”的機會。過去,以央行為主的征信,針對的是借貸、信用卡,僅僅覆蓋大約35%的信用行為。占個人信用65%,產生于日常生活中信用行為,監管基本缺失,但互聯網24小時對個人行為進行記錄。如今,在互聯網和共享經濟推動下,加上國人對移動互聯之熱衷,我國一直難以建立的信用體系,奇跡般地形成。出具可信的信用報告,相當于背書了一個誠信的人,交易成本就很低了,海量商家是這個市場的需求方。對個人而言,并非壞事,保護好自己的信用,一起迎接信用時代的到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