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8 17:21:36
發布會上,抖音公布了非遺相關的傳播數據,截至2019年4月,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中,有1214項在抖音平臺上有相關內容的傳播,這1214項國家級非遺內容,在抖音上,共產生了超過2400萬條視頻和超過1065億次播放。
每經記者 許戀戀 每經編輯 杜毅
電影《繡春刀2》里,楊冪飾演的北齋手上那把古樸優雅的油紙傘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傘的原型源自余萬倫,他是出生在有“油紙傘之鄉”美譽的四川瀘州。從年收入1萬元到油紙傘訂單排到一年以后,在短視頻時代,余萬倫看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互聯網時代的希望。
巴黎圣母院的一場大火,喚起了人們心中對傳統文明的溫柔向往。古老的華夏文明數千年傳承,擁有許多悠久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是,當人們習慣了現代文明的種種便利,很多傳統的手藝都在瀕臨失傳。
短視頻平臺正在試圖做點什么。4月16日下午,抖音在杭州宣布推出“非遺合伙人”計劃,抖音總裁張楠表示,在未來一年,抖音希望至少幫助10位非遺傳承人,在抖音實現百萬粉絲或者百萬收入。讓外界關心的是,作為一個娛樂平臺,抖音如何在自有流量池里實現藝術和商業的平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許戀戀 攝
油紙傘、泥塑、盤紙…非遺在抖音翻紅
關于傳統藝術,有一句話很扎心,“小丑在殿堂,藝術家在流浪”。
余萬倫從7歲開始就跟在母親身邊,耳習目染油紙傘制作工藝。后來又正式拜他的舅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畢六福為師。瀘州油紙傘從明末清初就名聲在外,到了20世紀40年代的極盛時期,年產油紙傘2000萬把,供應全國。2008年,油紙傘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是從小耳濡目染制作油紙傘的余萬倫卻并未依靠油紙傘大富大貴,相反,他的生活一開始相當艱苦。余萬倫認為,杭州有美麗的傳說,是一個有欲望帶一把油紙傘回家的城市,非常適合傘匠生存,因此他帶著家人來到杭州闖蕩。
但是現實卻很殘酷,現代人買油紙傘的少之又少,剛來杭州時,余萬倫夫妻二人一個月只能掙到2000多塊,一年省吃儉用也就存一萬塊錢,過年回家一趟就花完了,年年如此。余萬倫告訴每經記者,為了生存,他還會電工等其他技能,因為訂單很少,靠油紙傘養活不了自己,其他傘匠也是如此。對他們來說,以前做傘,只是個“副業”。
余萬倫也嘗試過互聯網平臺,發圖文介紹油紙傘,但是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后來他入駐了抖音。每經記者看到,現在他的抖音賬號共發布視頻63個,有24萬粉絲,點贊超過260萬。他沒想到,在短視頻這種呈現方式中,他的油紙傘被很多年輕人喜歡上了,余萬倫告訴記者,他的油紙傘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
除了油紙傘,還有泥塑、盤紙、杭繡、皮影戲、竹編等等精致的手藝,都在抖音上“翻紅”,有MCN機構開始專門對接這些非遺傳承人。每經記者注意到,或許是因為這些傳統手藝太小眾,這些手藝人的粉絲量目前都不是特別大。但從余萬倫等手藝人的反饋來看,這樣的成果已經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資料圖
百萬粉絲、百萬收入
我國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達10萬項,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當下,凝聚先輩智慧的非遺也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杭州是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的第一站,啟動儀式上多名杭州市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駐抖音。據了解,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將為非遺內容、創作者提供流量支持,定期組織站內話題活動,提升抖音用戶對于非遺認識和了解。平臺還將為非遺人開通小店、長視頻等權限,幫助對接有視頻制作能力的機構,組織專業的培訓提高視頻生產能力。抖音將依托特效開放平臺,以非遺元素為主題面向社會征集貼紙特效。傳統音樂的非遺傳承人還可以將其原創音樂上傳抖音,讓平臺用戶作為視頻拍攝的背景音樂。
抖音方面向每經記者表示,抖音面向全國招募50名“非遺合伙人”,力爭在一年里幫助10名傳承人通過抖音實現百萬收入或是百萬粉絲。“抖音在非遺這個品類上,可以實現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抖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希望通過抖音傳播,讓傳承人更加體面地生活。
不能體面生活,或許是很多手藝失傳的主要原因。61歲的竹編手藝人張心榮內心苦悶的原因是怕手藝失傳,他的大徒弟跟了他三年,但最終因為經濟壓力不得不放棄。“年輕人要買房子、車子,要生小孩,手把手教他們,免費給他們學,也不愿意。”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抖音開始自建電商的時間節點,對于這些手藝人或許是一個好機會。2018年3月,抖音首次試水電商,和淘寶打通購物車功能。同年5月,抖音上線自有店鋪入口。不久前,抖音又推出了電商小程序。
發布會上,抖音公布了非遺相關的傳播數據,截至2019年4月,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中,有1214項在抖音平臺上有相關內容的傳播,這1214項國家級非遺內容,在抖音上,共產生了超過2400萬條視頻和超過1065億次播放。
這意味著,在傳統藝術的吸引力和平臺扶持下,這些非遺內容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互聯網時代,這些流量,也意味著商業變現的廣闊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