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8 21:01:22
目前,不少餐飲企業對網紅經濟帶來的市場效應欣喜若狂,就連星巴克、麥當勞的這樣的國際連鎖企業也紛紛推出帶有網紅氣息的新產品。但在網紅經濟不斷助力各類餐飲企業的背后,一些紅極一時的餐廳已經倒在了大潮之中。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排隊一小時后,終于喝到了夢寐以求的喜茶;輾轉聯絡了幾個代購,可星巴克的限量貓爪杯依然缺貨;吃到了盒馬與光明聯名推出的流心奶黃八寶飯,心滿意足地在朋友圈打卡曬照……類似這樣的消費場景,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
目前,不少餐飲企業對網紅經濟帶來的市場效應欣喜若狂。就連星巴克、麥當勞這樣的國際連鎖企業也沒能抵擋得住誘惑,為迎合消費者的喜好,紛紛推出帶有網紅氣息的新產品。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網紅經濟不斷助力各類餐飲企業的背后,一些紅極一時的餐廳已經倒在了大潮之中。
德勤中國合伙人張天兵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4月17日下午,在2019七星思享匯活動期間,德勤中國合伙人張天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網紅經濟發展得太快,一旦切入到一個合適的場景之后,就會有很多資本相繼追捧。當線上流量接入線下消費者、企業迅速擴張之后,能否有效管理產品的質量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值得深思,而這也是網紅餐飲企業面臨的主要危機。
“網紅這個詞沒有什么不好,星巴克也正在抓住網紅經濟效應,不久前的貓爪杯就是一個案例。”當談及公司目前正在著力進行的創新變革時,星巴克中國高級質量經理尼力這樣說道。
不久前,星巴克推出的一款雙層杯體的貓爪形狀水杯,在國內引發搶購熱潮,搶購的熱烈情況一度堪比前些年蘋果手機發售。在尼力看來,推出網紅杯,只是星巴克在當前創新變革中的一次嘗試,未來星巴克還將推出更多帶有網紅基因、迎合年輕消費者的產品,甚至新潮門店。
無獨有偶,近幾年來,連鎖餐飲巨頭麥當勞也頻頻推出各類新品冰淇淋和糕點,引發購買潮流的同時也成為新媒體平臺的寵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作為國內餐飲行業的一個重要趨勢,結合網紅經濟的發展模式實際上起源于各類小型企業,甚至一度成為初創企業最擅長的營銷手段。而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其已經成為新零售、新餐飲行業中的獨特營銷手段。在這種背景下,各個大型連鎖餐飲公司也將“高冷”的企業文化放在一邊,開始為自己打上“網紅”的標簽。
藝康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張慶峰表示,中國在食品餐飲業的發展呈現了很多獨有的特色,比如數字化的應用、新業態的出現,如果能夠把握住創新,便可以幫助中國的餐飲行業進一步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針對網紅經濟對餐飲行業起到的驅動作用,場景消費或是主要原因。根據德勤公司的分析報告,未來行業內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以區域或產品來進行區分,而是以消費者一天24小時的各類生活場景。
張天兵對此表示,不管是盒馬鮮生切入的晚餐場景,還是瑞幸小藍杯主打的辦公場景,均透過與消費者的生活連接,進而驅動商品的市場發展。網紅餐飲便抓住了這個動向,為食客營造了各種新的消費場景,因此這也是未來餐飲行業發展的的一個重要方向。
對于有嚴格食品安全底線的餐飲行業而言,網紅經濟也是一把雙刃劍,給餐飲行業帶來紅利的同時,也威脅著企業的長遠發展。近段時間,國內幾家餐飲集團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便是一個證明。
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思劼對此表示,絕大部分行業都有明確的質量底線,每個環節疊加,合力促成產品的質量。但食品行業的每個環節之間卻是“相乘”的,任何一個環節是負,就有可能使得最終結果為負。一些網紅餐飲企業若只重視營銷端,缺失了對其他環節的把控,就可能造成滿盤皆輸的局面。
張慶峰分析稱,餐飲企業管理系統的基礎是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到人、原材料、設備和企業的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如果一個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做得不好,其它方面也會有潛在風險。
另一方面,網紅經濟與餐飲行業結合所觸發的資本熱捧也體現出一定的風險。2018年11月,消失在大眾視野許久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接受了媒體的采訪。作為網紅餐飲店的“布道者”,歷經多輪融資的黃太吉終究卻沒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餐廳的營銷、宣傳,而忽視餐飲行業發展固有的商業邏輯,這也成為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張天兵表示,網紅經濟來源于互聯網發展,但當線上流量接入線下消費者,商家最終要落實到產品上,也就是食品上。但現在有一個問題是,網紅經濟發展得太快,大量資本在后面推動它,很多企業可能會產生難以負荷的情況。
“一杯奶茶也好,一杯咖啡也好,這些最終是要生產出來送到消費者的手里。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否可以控制你的產品質量體系,這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張天兵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