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投資人聚焦SaaS:企服將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大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2 20:25:42

去年下半年開始,多位知名投資人公開表示看好企業服務市場。

而縱觀目前國內的企服上市公司,能說出來的屈指可數,僅有金蝶、用友等少數幾家,并且以垂直領域的上市公司為主。企業服務賽道上,投資偏低、上市公司少,但這些情況也正在發生改變。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Upload_1555935338794.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企業服務的投資機會一直是很多機構關注的重點,但在過去幾年這一賽道始終沒有迎來爆發式增長,這與行業所依托的外部環境不無關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位知名投資人公開表示看好企業服務市場,這個行業真的迎來春天了嗎?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還有哪些難題需要克服?

在近日由投中網、投中信息主辦的“第13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雖然消費互聯網當前仍是我國互聯網經濟的主要構成,但他看好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包括昆仲資本創始合伙人梁雋樟、戈壁創投管理合伙人朱璘在內的多位知名投資人也對相關話題進行了討論。

國內企服行業現狀:投資偏低、上市公司少

鄺子平表示,中國企業服務投資的現狀仍然偏低。“中國企業的整體融資額和美國相比,非常接近。但是在融資額里面看兩國企業服務的融資額占比,美國是70%,中國只有12%。所以這個差距是很大的。”

他指出,現在美國在企業服務方面的新興公司,絕大部分都是做SaaS的公司,超過10億美元市值的比比皆是,其營收都比較可觀。所有的這些企業在二級市場的估值,都是以P/S(市銷率)來算的,因此眾多未盈利公司獲得了幾十億到幾百億美元的高市值。“所以這一點也讓大家看到,中國這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會提到,就是國內的資本市場估計是支撐不起這樣的上市企業的。”

縱觀目前國內的企服上市公司,能說出來的屈指可數,僅有金蝶、用友等少數幾家,并且以垂直領域的上市公司為主。

鄺子平分析道,有多項原因導致了過去國內企服行業發展的緩慢。首先,企業還沒到精細化管理,大部分企業成長點不來自管理,而在于開拓;過去十年可以不需要軟件在粗放式管理下實現較好的盈利。其次,IaaS(基礎設施及服務)發展尚不充分,中國公有云IaaS過去幾年正在經歷快速增長,IaaS基礎夯實之前,SaaS及PaaS難以快速增長。第三,企業服務軟件營商環境欠佳,盜版軟件猖獗,同樣功能的軟件在中國只有美國1/6的價格,而大企業傾向內部或關聯企業開發。第四,二級市場支持不足,中國資本市場不接受不盈利公司,企業服務公司實現盈利的周期長,即使是美國估值很高的公司也有很多依舊是虧損狀態。境內難以上市限制了國內一級市場對于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熱情。

但這些情況也在發生改變。

樂播投資管理合伙人包磊在論壇上表示,企業服務的驅動在于背后服務的大行業的變革。2017~2019這三年,傳統行業人力成本在上升,經濟增速在放緩。整體來說,企業有一個非常大的驅動力去改變自己,有時內部驅動力不夠的話,需要外部的驅動力幫忙,這是一波企業服務公司的發展機遇。“我們出手了一些項目,感覺到企業服務公司在持續改善:第一,高速的增長;第二,毛利率在上升。我們覺得這些都是很良性的信號。”

多重因素助力,企服公司迎來發展良機

在鄺子平看來,有多重因素助力未來幾年中國企業服務發展:首先是科創板的出現,科創板放松了盈利要求,虧損公司也有了上市的可能,有利于企業服務領域的公司上市,資本對于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熱情有望提高;其次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國平均工資不斷上升,中小企業也需要SaaS來優化運營、提升效率,以保證利潤;第三,中小企業軟件付費意愿提升,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中小企業的IT投資達到560億美元,而中國企業IT投資中軟件投入達到了30%,相比2000年軟件占比僅為5.8%;第四,IaaS基礎初步形成,目前中國IaaS市場規模已達47億美元,占中國企業服務領域的65~70%,大型企業上云意愿也在逐步提升;最后,營商環境也在提升,國家積極推動軟件產業發展。

對此,元創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浩也在公開表示,企業服務市場的騰飛有三個背景。“第一,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已經過了粗放式增長的時代。這個時候就要從增長質量和生產效率上著手,企業服務也就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第二,隨著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開源的技術越來越多,技術作為一個普惠的福利,開始往中小企業普及。第三,新的企業家思維方式成熟,對技術更加重視。經濟周期的需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還有新企業家階層的成熟,這三個因素疊加在一起,我相信企業服務應該是未來十年、二十年大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saas 企業服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