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4 08:06:07
虧損上市在美股并不稀奇,關鍵能否獲得美國資本市場認可,尤其如何對美國投資人講出星巴克之外的“新故事”,這不僅直接決定瑞幸此番沖擊IPO能夠獲取多大估值,更關乎瑞幸未來能否可持續借助資本力量,撬動一個可能的、全新的萬億級新零售咖啡市場。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瑞幸招股書
半年成為“獨角獸”、一年估值22億美元,如果說這些爭議和“光環”一度讓外界咂舌,美國時間4月22日,瑞幸咖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招股書,則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新資本市場對新零售咖啡賽道的認知。
此時,距離瑞幸剛剛公開的1.5億美元B+輪融資不到一個星期,距離瑞幸正式運營也不到1年時間。
招股書數據顯示,自2018年1月試運營以來,截至2019年3月31日,剛剛過去的15個月瑞幸總計獲得凈收入13.2億元(以下若無特別說明,均指人民幣),凈虧損21.7億元。
這是瑞幸方面首次官方披露經營數據。相比此前傳言“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3.75億元,凈虧損8.57億元”,這個數據顯然更為“勁爆”。
不過,除去市場早已預期的巨虧,瑞幸招股書此次披露的核心運營數據更加引人注目。畢竟虧損上市在美股并不稀奇,關鍵能否獲得美國資本市場認可,尤其如何對美國投資人講出星巴克之外的“新故事”,這不僅直接決定瑞幸此番沖擊IPO能夠獲取多大估值,更關乎瑞幸未來能否可持續借助資本力量,撬動一個可能的、全新的萬億級新零售咖啡市場。
從港股到美股、瑞幸IPO的傳言早已有之,巨虧的爭議也從未停歇,甚至很多國內資本人士坦言,都來不及看懂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
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時間4月22日,瑞幸咖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瑞幸尋求以“LK”為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尋求融資至多1億美元,通過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等券商IPO。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創建,主要通過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的差異化門店布局,以及線上線下,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在國內咖啡市場掀起巨浪。當前,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都已紛紛入局,星巴克也開始轉變姿態,涉足外賣咖啡市場。
IPO之前,瑞幸咖啡除去獲得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個人的天使輪投資,同時分別在2018年7月、12月和2019年4月獲得三輪共計5.5億美元融資。三輪投資方主要包括BlackRock、愉悅資本、大鉦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君聯資本等。
瑞幸招股書股權結構
招股書股權結構也顯示,陸正耀和錢治亞分別持有瑞幸咖啡30.53%和19.68%的股份,黎輝代表大鉦資本、劉二海代表愉悅資本分別持有11.90%和6.75%的股份。
也正是如此密集的資本運作,加之互聯網“燒錢”打法帶來的巨大爭議,目前市場對于瑞幸最大的擔心就是它會不會是一個短期“玩票”的,究竟會不會像共享單車ofo一樣成為一個“資本泡沫”。
一位長期關注消費投資的市場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瑞幸需要給資本市場的信心不僅僅是短期的成長性,更重要的是,其商業邏輯能夠確保其在未來相當長的年份里領導中國的現磨咖啡市場。
而眼下,國內的咖啡市場基本還處于一個跑馬圈地的時期,各家品牌紛紛登場,和前幾年的電商、團購大戰一樣,最終一定是剩者為王:不僅比誰跑得快,更要比誰活得久,誰能撐到最后,誰就是贏家。
“所以,瑞幸必須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發動機不但擁有法拉利的澎湃動力,還要有豐田皮卡的皮實耐用,跑個幾十萬公里都不用大修。”該人士如此比喻稱。
也正是帶著上述爭議,瑞幸IPO首次披露的經營數據引發巨大關注。
瑞幸招股書經營數據截圖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公司凈收入8.4億元,凈虧損16.2億元;2019年截至3月31日一季度凈收入為4.8億元,凈虧損5.5億元。
瑞幸招股書獲客成本截圖
更核心的運營數據是:過去15個月,瑞幸咖啡累計用戶數1687萬、銷量9000萬杯;復購率54%;并且,獲客成本已經從最初的103.5元降至2019年一季度的16.9元。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看似仍然巨虧的數字背后,實際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瑞幸虧損率(虧損/營收)開始收窄。同時,獲客成本的大幅走低,這些都是積極信號,說明瑞幸此前采取的系列營銷雖然有爭議,卻相對高效,品牌口碑開始發揮效力。而在獲客成本走低的背景下,復購率能達到54%,這對于進入市場僅1年時間的瑞幸來說,新用戶的粘性可以說達到預期,甚至是超預期的。
瑞幸招股書新客戶增長截圖
而從用戶數增長來看,截止2019年3月31日,達到1687萬,月均活躍用戶達到440萬,盡管今年一季度受到春節影響,新消費用戶仍然獲得了快速增長。
瑞幸招股書門店數據截圖
此外,截至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快取店(自提門店)達到了2163家,占總門店數2370家的91.3%,打破了外界認為瑞幸僅僅是“外送咖啡”的認知。因為自提效率相對最高,門店坪效也相應提高。
根據利沙文(Frost&Sullivan)報告,截至2018年年底,從門店數量和銷售咖啡的杯數這兩個維度,僅僅成立1年的瑞幸在中國咖啡市場已經排名第二。
顯然,即便上述數據很難明確有多少是瑞幸從星巴克“虎口奪食”搶過來的,但可以明確的是,瑞幸正在試圖用巨資補貼的方式在中國培育一種有關咖啡的全新消費形式,并試圖以此締造一個全新的新零售咖啡市場。這也正是瑞幸此番沖擊IPO、用以搏得美國資本市場認可、講好區別星巴克之外“新故事”的核心所在。
這種模式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根基,直接打破了以星巴克為代表的以選址、裝飾、文藝等氣息對傳統咖啡館“第三空間”的定義,這同時又和成本密切相關,變革了中國傳統咖啡模式在“性價比”和“便利性”上的兩大消費痛點。
在此背景下,根據行業預期,中國人均消費咖啡杯量將從2017年的1.2杯,上升到2023年的人均5.5杯,年復合增長率為32.3%。
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報告,2015年中國咖啡消費約為700億元,2025年之前中國的咖啡市場有望達到萬億元規模。
當然,美國投資人是否會對瑞幸咖啡講出的新故事“感冒”,尚有待瑞幸IPO的進一步驗證。同時,無論對市場前景預期如何樂觀,瑞幸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終極考驗:何時盈利。
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在過去一年里不止在一次公開場合提及“暫時不設盈利預期”。
關于虧損,在2018年12月首次被曝“9個月虧損8.57億元”的時候,瑞幸也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通過補貼迅速占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并表示“下一步仍會在不同的時期采取不同的方式對用戶進行補貼。”
對此,有觀點指出,互聯網電商公司普遍遵循亞馬遜的飛輪效應,收入不斷大幅增長,用戶不斷增多,規模經濟逐步顯現,成本越來越低,利潤隨之而來。樂觀來講,瑞幸也可能遵循這一效應。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瑞幸咖啡如果按預期快速實現門店5000+,會形成實際規模效應。按照瑞幸年初官宣的“小目標”,2019全年將新建2500家門店、年底總數超4500家,照此速度,到2020下半年,瑞幸整個盈虧平衡點或許就會出來,“這應該也是整個資本端對瑞幸的預期。”
至于此刻尋求赴美IPO,值得一提的另外一組招股書數據是,截至2018年,瑞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43億美元,長期負債5266萬美元。加上4月18日最新公開的1.5億美元B+輪融資,當下的瑞幸實際并不那么“缺錢”。
在朱丹蓬看來,瑞幸上市意圖非常明顯:借助資本端的力量在行業規?;\營,建立壁壘,對中長期發展起著非常堅實的作用。
而當下尋求IPO的“天時、地利、人和”在于,星巴克最大主動投資者、第二大股東、也是全球最大的投資集團公司之一BlackRock幾天前(4月18日)剛剛領投了瑞幸1.5億美元B+輪融資,這被視作是瑞幸為赴美IPO尋求的一份來自美國主流投資者的重要背書。
同時,據招股書最新披露,瑞幸還獲得了國際食品巨頭路易達孚的青睞,不但合資建廠,還將獲得其5000萬美元的IPO認購。
“星巴克第二大股東注資,說明整個美股市場對于瑞幸新零售模式和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朱丹蓬說。在他看來,現在很多資本在傳統歐美市場相對疲軟的時候,他們的資金如何盤活、如何能夠實施最快速和最高的獲利、同時又相對最低風險的投資,是他們當前的一個剛需。瑞幸的橫空出世因此而得到資本的高度青睞。
業內人士則認為,要擊破星巴克過去20年在中國筑下的“銅墻鐵壁”,同時締造一個全新市場,資本是看似最簡單粗暴、但同時又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瑞幸之所以短期不設盈利預期,除了培育市場需要、和星巴克也或將惡戰難免。因此,瑞幸需要一個可持續性的資本通道來保障“彈藥”供給。從這個層面看,IPO是必然選擇。
不過,瑞幸當下所面臨的其他壓力,不止是盈利,正如其招股書中所坦承:如何保持歷史增長率和管理快速增長的能力、如何獲得足夠的資金來拓展業務和應對商業機會、以及如何以經濟高效的方式獲得新客戶或留住現有客戶的能力、在市場上保持有效競爭等,這都有賴于門店經營、供應鏈管理、還有維護和更新技術基礎設施等一點一滴的精細化運營。這對瑞幸而言,是未來長遠立足需要構建的壁壘,同時也是巨大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