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木上的魚 2019-04-28 08:16:31
我們的工資到底有哪些部分組成,核心在哪?有沒有一個計算公式?
還記得前一陣子“京東淘汰三類人”的論調一出,上班族們一陣心寒加膽寒,尤其對“性價比”三字用在人身上表示不滿:也太冷血了吧?
但市場的殘酷不以我們的意志和心情為轉移。近日騰訊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一出爐,其中“受訪者中工作十年月薪過萬人數不足三成”的結論深深地扎心了。
這讓歲數蹭蹭往上躥、而工資增長緩慢的人們情何以堪?
今天小魚要更冷血的理性一回,把勞力市場上的每一個人當作產品來看待分析。唯有如此,才能清晰的解讀出:我們的工資到底有哪些部分組成,核心在哪?有沒有一個計算公式?
再回到產品這個概念。眾所周知,產品會有不同的價值定位,以此來決定其競爭策略。
舉個例子,你買蘋果是因為產品創新領先,你買華為可能還帶有強烈的民族情懷,去沃爾瑪是沖著價廉物還可以,住五星級酒店是服務上的差異化。
其實人完全一樣,要讓別人出錢“買”你,發你工資,得看你的價值到底如何。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一直在強調市場價值這個概念,那么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計算一個人的薪水,實際上非常簡單。即:
勞動合同價值(薪酬福利)=實際價值(個人內在要素)+外部溢價(外在環境因素)
勞動合同價值顧名思義,就是你和雇主協商之后雙方所同意的薪資數目,白紙黑字被寫在Offer與勞動合同上的那部分內容。
你內心同不同意管不了,簽過字的文書就代表了你的意愿。這一數字涵蓋了兩塊內容。
一塊就是你在這個市場上的實際價值,也就是你這個人真的值多少錢。
另一塊則是因為種種外在因素而產生的市場溢價。
直白點,你實際價值是5000元,但因為公司急招,等不起;暫時手頭上又沒有很多合適的候選人可供選擇;而你開口要了7000元,對方迫于情勢也就同意了。
這種情況下,你得到的薪資回報明顯大于你的實際市場價值。
外部因素還包括很多,比如運氣。正好撞到一個對市場薪資不那么清楚的雇主,開出了遠高于市場價格的薪水,候選人也只有欣然接受咯。或者對方HR不善于薪酬談判,經驗不足,那么也有可能讓候選人占了上風。
但無論如何,自己能夠主導并控制的還是自己的實際市場價值。這部分價值越高,外部再動態,能奈我何?
人力資源領域有個基礎模型,叫做冰山模型。可能很多朋友也聽說過。
它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形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這冰山冰下就涵蓋了我們要解讀的個人實際價值的三大組成要素。
要素一:知識技能。
知識是指我們了解比較多的領域,解答了“是什么”的問題。比如金融知識、財務知識,人力資源知識、互聯網信息技術知識,軟件工程知識、醫學、生物學知識等等。
這些跟在學校所攻讀的專業,常閱讀的書籍,從事的工作,甚至業余愛好都有關系。
技能則是指我們所具備的某個領域的運用能力,比如會編程、會Excel、會PPT等。
假如我是IT項目主管,做一軟件開發項目計劃的PPT展示,展示的相關內容屬于知識,制作PPT則是技能。
一個人的知識與技能可以后天習得,顯而易見,容易展示出來。所以,這部分被稱之為冰山上的部分。
要素二: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范圍就更寬廣一些。比如:
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問題的洞察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跨部門溝通能力,團隊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相對知識技能,能力的高低不太容易一眼就能看出。也很難用證書來決定,通過做題目來考察。
更多的時候,這些能力呈現在實際處理各種事情時候的行為中。因此屬于冰山中間的部分。
能力與知識技能最大的區別在于:知識技能屬于特定領域的,能力更加屬于通用領域。
比如知識可以分成財務會計、IT、工程機械、人力資源、金融等等。但上述各種能力,是基本上適用于任何領域的,一旦掌握,可以實現崗位間的遷移。
圖片來源:攝圖網
要素三:天賦,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個性與內在的動機、價值觀等。這些天賦幾乎不可能改變,同時也很難觀察到。
如果一個內向性格的人,做一份每天都要不斷跟人溝通的工作,可能會影響其快樂感與成就感。
小魚的團隊之前遇到過一位員工,她面試時信誓旦旦希望能夠嘗試面對客戶直接溝通的工作,增加工作中的互動感。實際上在她拿起電話撥響第一通電話這件事上,就心理建設了好久,遲遲不敢開口。
雖然通過三個月的鍛煉,也能做到游刃有余,卻始終得不到快樂感。最終辭職,干回自己埋頭做報表的老本行。
三要素小結:
越往冰山下面的部分,越難培養,越難發現。但是也往往因為門檻高,所以越能成為我們獨特的競爭優勢。
這些要素并非完全獨立。冰山下面的要素也會影響冰山上面的要素。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有多少,不僅取決于TA讀了多少書,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與思維、學習動機等。學習和思考能力越強,并以追求真理作為價值觀的人,知識儲備會越高。
已經了解了勞動合同價值包含哪些方面,那么很顯然,想要提升自己的薪資,一方面提升個人實際市場價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有利因素。
讓我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產品來供招聘方“購買”,那么按照個人實際價值的三要素,定位的類型就有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與天賦型。
知識型人才:不少人為“知識付費”所狂熱,也就覺得知識本身很值錢。實際上,單純可以用知識來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想要知道些什么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網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太高。所以一定程度上,你單純為知識付費沒什么用,為思維付費才有價值。
不少人把知識與思維相混淆。單純的知識儲備增加,倘若不能結合思維能力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很難為我們增加財富。
圖片來源:攝圖網
技能型人才:這種人才通常有一技之長,有一定的專業門檻。
程序員是典型的技能型人才,但互聯網運營就不是。技能型的崗位,因為有一個較高的門檻進入,人們往往覺得非常安全。但實際上未必如此。
技能型人才一般薪資起點相對較高,把其他人甩好幾條街,但之后的漲幅,更多的取決于該技能的稀缺性程度。
我們常常聽到的35歲被裁掉的多半是技能型的人。當行業衰落,人才供應跟上,專業人才不再稀缺,個人市場價值也就下來了。那么繼續學習市場上更為稀缺的技能才有出路。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寫道,斷送我們職業生涯的很可能就是只有那一技之長。因為單個的技能不像能力那樣通用遷移,也就容易被淘汰。
能力型人才:一般做專業服務類及管理類的人才,其定位基本上就是能力型人才。
經常看到有人吐槽:我領導啥啥都不會,專業么什么也不懂,更不會做,怎么就能當領導?好不服氣。
排除真的一無所知的例子,這樣的領導通常就是能力型人才。帶領團隊的管理者看起來啥都不精通,PPT也做不漂亮,但只要帶團隊與完成團隊績效的能力強,也不大會太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
能力型人才市場價值的天花板非常高,也是因為能力適用于各個行業、各個職能崗位、各個場景。
天賦型人才:這種人才一般出現在藝術,設計等職業。擁有并挖掘了自己天賦的人在付出了同等努力的情況下下,就能比一般人做得好。
各個領域的天才型選手,大家可以去想像。
圖片來源:攝圖網
再次強調,單純的知識積累價值不大,一定要結合思維的學習與運用。
而問題就恰恰在于,大多數人致力于不斷學習許多碎片化的知識,并非思維與能力的提升,而且缺乏實際的運用與具體實踐。
當這一切努力不以薪水的增長為回報時,常常陷入自我懷疑,焦慮,迷茫,頹廢,覺得公司虧待自己,然后不斷跳槽。
現實是,現在連企業自己做戰略規劃都已不再是過去的5至10年,能拿得出3年的清晰藍圖就不錯了。
一個現成的例子,小魚前年參與制定的公司長期戰略計劃,早因市場競爭對手的巨大變化而不得不今年再重新做一遍。
因此,個人把安全感寄托于企業,或者純粹依賴某個暫時稀缺的技能是十分危險的行為。按照各種類型人才的稀缺性,我們按優先級從高到低做到如下:
發現自己的天賦并放大自己的天賦;
著力于自我個人價值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可遷移的通用能力的提升;
培養一些專業領域的稀缺技能,如近年來火爆的算法,AI。并持續關注該技能是否還稀缺;
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內化成能力。
祝愿大家都能夠鍛造高個人實際價值,永葆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獲取更高的收入。
來源:平衡木上的魚微信公眾號(ID:annawangwang0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