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9-05-06 16:38:53
五一小長假期間,有些乘客“買短乘長”,干擾了正常的鐵路運輸秩序。車票即是一種契約,“買短乘長”雖然拉“長”了自己的出行距離,卻暴露出自己的“短”,即誠信缺失,是典型的損人利己。
圖片來源:攝圖網
鐵路發售區間短途車票,是為了滿足部分群眾短途出行需求。遇到假日出行高峰,部分乘客往往有買不到票的無奈。按照相關規定,在有運輸能力前提下,乘客在車票到站前,可以通過補交票價和手續費繼續乘車,這也是為乘客著想的靈活辦法。然而,“買短乘長”勢必影響后續路段乘客的正常出行,擠占有限的公共資源,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買短乘長”看似占了便宜,然而這種行為增多,也會導致買到車票卻無法乘車的情況在自己身上重演。“買短乘長”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個別乘客對規則缺少敬畏,對秩序缺少遵循,為此有必要進行約束和規范。
“買短乘長”不僅損害他人利益,還關系到全體乘客的出行安全。鐵路部門已出臺措施,對乘客執意越站乘車,持失效車票乘車按無票處理,到站后除補票外還將加收50%的票款;除了讓這些乘客付出更多經濟成本,鐵路部門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對其增加不良誠信記錄。
也要看到“買短乘長”背后,也有如何更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的問題。鐵路部門也要進一步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如科學利用客票系統大數據,將客票、余票信息更加清晰、透明地向公眾開放,從而指導公眾有序出行。
(新華社 趙文君 樊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