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0 21:15:59
根據三部門發布的通知,將全面開展鞏固鋼鐵煤炭去產能成果專項督查抽查,對2016~2018年去產能項目實施“回頭看”,堅決防止已經退出的項目死灰復燃;此外,還將建立產能置換方案歸集和公示平臺,開展產能置換方案落實情況專項抽查,對失信企業開展聯合懲戒。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實習記者 吳林桐 每經編輯 陳旭
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補”的重大任務以來,我國在去產能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要完全克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頑疾,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快速見效的。
就在一個月前發布的一季度我國粗鋼產量數據顯示,一季度仍達到2.31億噸的高位,創近年來同期新高。
5月9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發布了《關于做好2019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深入推進鋼鐵產業結構優化、著力提升煤炭供給質量、加快重點領域“僵尸企業”出清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
通知明確,尚未完成壓減粗鋼產能目標的地區和中央企業,力爭在2019年全面完成任務;尚未完成煤炭去產能目標的地區和中央企業,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務;與此同時,還將繼續大力淘汰關停不達標落后煤電機組。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我國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水泥等行業,尤以鋼鐵和煤炭兩大行業為甚。
國家統計局4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粗鋼產量為2.31億噸,同比增長9.9%,創下近年來一季度產量新高。
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鋼鐵產量緣何能夠再創新高?“鋼之家”董事長吳文章日前出席“第十五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暨鋼鐵產品產需研討會議”期間表示,隨著之前包括“地條鋼”在內的一輪去產能之后,新的一批產能正在進入市場。
具體來說,產能增加的分為幾塊:第一是調整產業局部造成的產能增加,比如內部產能向沿海調整等;第二是搬遷重建,如果按照國家規定嚴控新增產能的話,這部分是不應該新增產能的,但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地方政府和企業放大;第三就是原來的“地條鋼”生產企業,以前生產的“地條鋼”被清理之后,但有一部分可能已經轉化為合規的電爐煉鋼了。
基于上述因素,吳文章認為,這就導致鋼鐵產能等于進行了一輪新建,按照現在的統計,未來2~3年內,新增的煉鋼產能可能達到2億噸以上,這樣就造成了新一輪的產能過剩。
對此問題,本次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指出,鋼鐵行業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控制產能總量的前提下,調整優化存量。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環保、質量、技術、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嚴查不符合強制性標準和產業政策的鋼鐵落后產能,倒逼落后產能加快退出。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等途徑退出部分產能。加強行業協調和自律,促進鋼材市場平穩運行。
煤炭行業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據《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全年原煤產量36.8億噸,同比增長4.5%;煤炭消費總量達到39億噸,同比增長1.0%,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均實現連續兩年增長。
日前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在北京發布了《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及后期展望》,指出“2018年煤炭產量受開發布局集中、優質產能釋放、下游消費增長的拉動,超出規劃意見0.2億噸,首次超過煤控情景產量”。
針對煤炭行業產量增加的現象,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指出,控煤和煤炭消費下降是長期趨勢,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目前資產負債率高、債轉股落地難等問題還沒有明顯好轉。
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院院長吳立新表示:“要認清我國煤炭行業仍然產能過剩的現狀,總體上產能相對寬松將成為一段時期的常態。”
針對煤炭行業的問題,此次通知中也明確提出,要統籌考慮區域煤炭供應、企業轉產轉型、礦井安全生產條件等因素,對災害嚴重煤礦、30萬噸/年以下煤礦、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疊煤礦加快分類處置,堅決退出達不到安全環保要求的煤礦,持續破除無效低效供給。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優化煤炭行業存量資源配置,推動在建煤礦加快建設、建成煤礦加快投產,有序釋放優質先進產能,不斷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深入推進煤電聯營、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工作,促進煤炭行業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加強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持續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增強能源保障能力。
除了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供給質量之外,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區要全面開展鞏固鋼鐵、煤炭去產能成果專項督查抽查,對2016~2018年去產能項目實施“回頭看”,堅決防止已經退出的項目死灰復燃,確保財政和審計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整改到位。
通知明確:尚未完成壓減粗鋼產能目標的地區和中央企業,力爭在2019年全面完成任務;尚未完成煤炭去產能目標的地區和中央企業,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務;繼續大力淘汰關停不達標落后煤電機組。
此次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分類處置煤炭、鋼鐵行業“僵尸企業”,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處置工作。對于長期停工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沒有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僵尸企業”,加快實施清算注銷、破產清算、強制注銷。對于已喪失清償能力、但有一定發展潛力和重組價值的“僵尸企業”,加快實施破產重整、兼并重組、債務重組。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在改革過程當中,通過重組、整合,有力地推動了布局結構的優化調整。比如,寶鋼和武鋼都是鋼鐵企業,重組以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超1500萬噸,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二,高端碳鋼產品產量超過3000萬噸,具備了和韓國浦項、日本新日鐵住金競爭的實力。”
除加快對重點領域“僵尸企業”的出清之外,嚴格治理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也將成為接下來政府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重要方向。對此通知指出,將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
在產能置換、項目核準、產能核定、運力調整、價格監管等方面落實懲戒措施,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行業發展環境。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聯合獎懲機制,對列入“黑名單”的嚴重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
對于聯合懲戒嚴重失信企業的措施和機制等問題,賽尼爾法務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宗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發改委、央行、財政部等部門去年底曾聯合印發《關于對統計領域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依據統計法,未來對失信企業及失信人員可以采取以下懲戒措施:
首先是對失信企業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其次,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可以向社會公示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信息;
第三,將失信企業列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再次發現有統計違法行為的,延長公示期限;
第四,對負有責任的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可以移送任免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依紀依法給予處分處理。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