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05-27 08:24:37
值得注意的是,4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顯著走軟,不少投資者對于A股長期走勢預期轉向悲觀,但戴志康仍然堅定地堅持自己今年年初公開發出的樂觀判斷———A股長期慢牛趨勢未變,經過一輪春季攻勢之后,未來還將有秋季行情。
日前,戴志康在其位于上海浦東的證大集團總部接受了中國證券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詳細分享他對于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A股市場長期運行前景的看法,以及他本人未來在A股市場上長期看好的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4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顯著走軟,不少投資者對于A股長期走勢預期轉向悲觀,但戴志康仍然堅定地堅持自己今年年初公開發出的樂觀判斷———A股長期慢牛趨勢未變,經過一輪春季攻勢之后,未來還將有秋季行情。
中國證券報:今年年初以來,你在微博等公開平臺上多次發文表示看好A股市場,認為A股市場已經觸底成功,并有望展開一輪長期牛市行情。對于A股市場長期運行趨勢的樂觀判斷,你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戴志康:首先,A股市場自2015年以來的運行,原本就應當是與歐美股市大體同步的牛市周期。今年年初以來開啟的這輪上漲周期,只是對于2015年牛市行情的恢復。而最近兩三年國內提前進行的宏觀調控和調整,使得市場已進行了非常深的下探。從這個角度上說,A股市場開啟新一輪牛市,底部很扎實,調整也很充分。
進一步從宏觀環境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長期走牛的核心依據可以歸結為兩大方面:一是中國未來要走上科技興國的發展道路,并在資本市場上戰略性地推出科創板;二是資本市場要大力推出市場化注冊制改革。這兩點將會共同支撐未來中國股市的大牛行情。另外還需要強調的是,當前高層對于資本市場的認識,也達到中國資本市場自創立以來從未有過的高度。
中國證券報:去年以來,投資者對于中國宏觀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前景有較多擔心,你認為在A股市場的宏觀層面,可能會有超預期的風險嗎?
戴志康: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每次下行到底部時,往往都要通過投資等來拉動,尤其是靠基礎設施建設等拉動。但目前基建投資的邊際效應已經相對較弱,地方政府負債規模也已經較大,以往拉動經濟的模式和方法可能已經無法再重復。在這種背景下,本輪經濟周期觸底向上,可以依靠資本市場引導的“投資”拉動。一方面,通過發動民間投資、機構投資者、政府投資等資金,就能夠引導社會資本等各類資源支持大量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另一方面,股市企穩向上,也將為億萬投資者帶來財富效應,進而產生更好的消費動力。因此,科創企業的股權投資、股票投資,完全可以拉動新的投資和新的消費,而股市和經濟的關系也會體現為先有股市見底,在股市見底之后的半年至九個月宏觀經濟重新企穩向上,即先有“股市好”,接下來有“經濟好”。而去年以來中國外部壓力較大,從積極的角度來看,也會激發中國原本就具有的內在創新發展能力。
至于房地產市場,當前雖然存在一定的泡沫,但預計未來3年不會出現整體的系統性風險。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宏觀經濟并不在高位,整體仍處于周期底部;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經濟在結構上還沒有新的能夠替代房地產行業的驅動力量。如果將來有類似科技行業等新的經濟發展支柱,才可能帶來房地產資產價值的重新評估。
中國證券報:4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本輪上漲行情以來的最長一段下跌調整,你目前還堅持對于A股牛市的判斷嗎?
戴志康:本輪春季行情雖然從交易量的角度來看,算是“比較熱鬧”,但整體走得不算太遠。回過頭來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前兩年積壓的籌碼、股權質押的被動減持等拋售壓力,導致市場走強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交易量來消化。比如由于“去杠桿后遺癥”的問題,有些要賣出的股票,只是被動賣出還債。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A股市場的上漲行情預計會是一波三折,而不是單邊行情那么簡單。但我還是堅信,今年市場在春季攻勢之后經過充分消化,還將會有秋季行情,A股市場還將繼續長期走牛。從目前來看,雖然最近一個月左右A股持續震蕩回調,但我認為,2800多點的A股很便宜,市場跌破2440點的前期低點將只是極小概率的事件。
另一方面,今年A股市場的春季行情基本以個人、私募基金這些資金為主,未來行情的進一步驅動一定會來自于大機構資金。比如,目前商業銀行已經開始成立了理財子公司,這就是大投行的雛形。從目前銀行業超過30萬億元的理財產品規模來看,這些銀行理財子公司一定會比證券公司還大。雖然目前銀行理財等資金還不能投資股市,但這方面就像歷史上保險機構不能投資股票一樣,未來可能會逐步放開。而未來投資股票市場的資金體量,預計會比保險機構還要大。從宏觀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整個金融資產負債表上已經有幾百萬億元,未來只要有10%甚至是5%的資金能夠投向股市,就能夠大幅推動A股市場的上漲。
中國證券報:近兩年A股市場的機構化和價值投資特征愈發明顯,相對于中國股市早中期的發展階段,目前A股市場與以往有何不同?
戴志康:A股市場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大多數上市公司本身缺乏成長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了“零和交易”。比如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能夠充分分享中國經濟高成長的一些互聯網和房地產龍頭公司,都是股市所不太歡迎的企業。而在“主流板塊”缺席的情況下,大量上市的是籌資紓困、盈利能力不強的邊緣性公司。這就造成了市場一方面缺少增量市值的貢獻,另一方面又承接了許多超大體量、發展已經較為成熟的超大市值企業籌資上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股市的大型藍籌公司,比如微軟、谷歌,往往都是在很小規模的時候上市,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高成長投資機會。未來中國股市如果能夠出現許多類似華為、阿里、騰訊這種處于早期成長階段、甚至是從零開始的高成長上市企業,尤其是如果大量優秀的科創型小企業能夠在A股市場發展壯大成大型公司,那么就必然會為投資者帶來高成長的投資回報,A股市場也就不存在以往的“割韭菜”現象。從這個角度來說,股票投資的主流價值就應當是追求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而不是去尋找那些簡單依靠高分紅、股息率的白馬藍籌。
中國證券報:目前主要看好的個股投資機會有哪些,其中有怎樣的投資邏輯?
戴志康:我認為這一輪A股市場的牛市,一定不會是所有股票的牛市。股指上漲的推動力,應當主要來自于一批有代表性公司的持續走強。我本人看好的主要是兩大方面:科技股和券商股。
從宏觀政策導向來看,政策和股票市場激勵什么樣的公司,這類企業往往就能夠出現比較快的成長。類似美國納斯達克,就是通過給高科技企業以極高的市盈率估值和股價泡沫,使得大量的資金都愿意投向科技公司。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應當也會在資本市場平臺、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等多方面鼓勵科技企業。即使第一批在股票市場融資支持的公司不怎么“科技”,也一樣能夠為下一批企業帶來支持引導作用。否則,如果資本一直偏向于傳統消費股,顯然不利于科創型企業的保護和發展,不利于中國對“科技文化”的推崇。
長期而言,就像幾十年前中國在較為封閉的環境下成功研發出“兩彈一星”一樣,投資者應當相信通過市場的“賽馬”,中國一樣可以搞好高科技,一樣可以創立出一批類似華為這樣具有國際龍頭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而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未來最有投資價值的一批股票,一定會來源于目前不為大多數投資者明白的科創型黑馬企業,這就類似于華為、阿里成立初期難以被普通投資者理解一樣。對于證大集團而言,最近幾年我們在重點看好的大健康和現代中醫科技領域持續投入,也希望在這一領域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
此外,在過去金融機構的排序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是商業銀行,其次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也是在過去十年左右才逐步放松管制,實現了快速發展。而目前國內證券公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處于“抑制”狀態。過去20多年,中國資本市場在很大程度上都屬于“自我抑制”的,大量優秀的高成長公司都在海外上市,如果好公司都在國內上市,那么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會很大,也一樣能夠培育出類似高盛一樣的大型投行。因此,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一定會伴隨著投資銀行的大發展,從而會給券商股帶來很大的投資機會。
中國證券報:業內消息顯示,你目前在金融投資事業上正有“重新出山”、發行管理股票私募產品的打算,可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戴志康:最近幾年,證大集團和我本人一直都在關注一、二級市場,在2018年之前,我雖然也會參與A股投資,但還沒有將股票投資作為主要的一項工作。但2018年10月設立科創板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后,尤其是2019年開始,才算是比較有規模的開始對A股二級市場進行規劃和投資。目前證大集團已經通過多個通道發行了私募產品,主要面向高凈值個人客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