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6-03 14:42:46
金融危機落幕十年后,美聯儲再一次站在了政策選擇的十字路口,而市場分析的幾大潛在選項都很麻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十年前的6月份,讓美聯儲頗為頭疼的那場金融危機總算是落幕了。而今,美聯儲再次站在了政策選擇的十字路口。
從本周二開始,美聯儲將會在芝加哥舉行一場為期兩天的題為《Fed Listens:貨幣政策策略、工具和溝通實踐會議》的系列會議。自從美聯儲在5月議息會議上針對利率問題釋放出觀望信號以來,這次的芝加哥會議是美聯儲一次重大會議。
屆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致開幕詞,多位聯儲官員也將出席活動并發表講話。他們將評估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討論替代性政策框架和全球關注的重點問題,再次審視物價走勢、就業市場等經濟指標——很久之前美聯儲就說過,他們的關注重點轉向了經濟數據, 并將以此為依據來做出貨幣決策。
對于這場會議的重要性和意義,彭博社是這樣評價的:
這場芝加哥會議被標榜為美聯儲回顧過去一年來如何實現其最大限度地維護就業和穩定物價這一雙重任務的重大事件。
當前的經濟指標現狀并不讓美聯儲省心:經季節和通脹因素調整后,一季度GDP年化增長率為3.1%,不及預期; 美聯儲追蹤的通脹指標依然疲軟,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速1.6%;就業市場倒還不錯,3.6%的失業率是四十九年最低水平。
鑒于美國經濟前景和金融環境惡化,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有理由降息,況且,這還能幫助美聯儲管理通脹、對抗潛在的經濟衰退風險。摩根大通預計美聯儲將于9月和12月降息兩次。巴克萊認為,若金融環境迅速惡化,“不排除更早采取行動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即將于明日舉行的Fed Listens會議有可能為美聯儲降息做出鋪墊。
顯然,一旦聯儲官員們傾向于降息,那對全世界的投資者而言就是一件大事,它意味著自2015年12月開始啟動的這一輪加息周期將畫上句號,利率將再次向著之前曾經維持了整整七年的近乎于零的超低水平移動,資產價格可能隨之重估。
降息,或者不降?
為了阻止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當前擺在美聯儲面前的選項有兩種,美聯儲官員們明日起將討論分析它們的優缺點。
遺憾的是,這兩個選項都很棘手。路透社引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長Adam Posen的話稱:“他們(美聯儲官員們)面臨著兩個潛在的選擇結果,而這兩個結果都很麻煩。”
選項一:釋放出擇機降息的信號,開動“印鈔機”,以便為下一次經濟滑坡做好準備。
如果降息,美聯儲就必須設法克服通脹問題。更嚴重的是,正如Adam Posen所說,一旦新一輪經濟衰退來臨,“我們將沒有彈藥可用,你不得不把利率降至零,不得不量化寬松。那會是噩夢。”
堪薩斯城聯儲主席Esther George上月中旬就曾警告,降息可能帶來資產價格泡沫,并最終導致經濟下滑。
選項二:不降息,讓美國人民相信通脹會走高,會達到美聯儲設定的目標,今天的物價上漲可以在未來創造更穩定的就業。
這招鮑威爾在5月初就用過了。當時他在美聯儲宣布不調整利率之后的記者會上說:現階段的通脹疲軟是“暫時性”因素所致。此話一出,市場對美聯儲立場的解讀隨之改變,認為美聯儲在利率問題上開始選擇觀望,既不打算降息也不打算加息。
不降息,意味著美聯儲會面臨更多政治壓力。總統特朗普已經多次無視傳統白宮禁忌,直接施壓美聯儲降息,以便讓美國經濟"像火箭一樣騰飛"。摩根大通認為,特朗普突然對所有來自墨西哥的商品加征關稅,看似打著敦促對方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的旗幟,實則是通過貿易戰來打壓市場信心,迂回地達到逼迫美聯儲降息的目的。
調整通脹框架?
彭博社猜測,鮑威爾和同僚們在這場芝加哥會議上的討論重點可能是:美聯儲是否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來應對持續低于預期的通脹?
前英國央行官員Adam Posen上周五在彭博電視上接受采訪時表示:“美聯儲需要將通脹提升到合理水平上,以便有足夠的空間應對下一次危機。”
這也是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猜測:如果美聯儲決定改變現狀,可能會從調整通脹框架入手,而不是直接動利率。
美聯儲“三號人物”、擁有FOMC永久投票權的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上個月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平均通脹目標”的說法。他認為,通脹的預期目標應該是在整個經濟周期內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即在經濟景氣度較高的時候可以容忍通脹高于2%,以彌補經濟低迷時通脹預期下滑。
威廉姆斯上個月下旬還公開表達了不贊成調整利率的態度:“我們處在中性利率附近,利率處在正確的位置,沒有理由采取行動。”
還有人認為,美聯儲可以通過調整當前的政策模型,直接降低通脹所占的權重,以此來降低低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干擾。
這一次,鮑威爾會不會像5月初一樣宣稱美聯儲需要對調整貨幣政策保持耐心呢?至少,投資者需要先拿出耐心,等待這場Fed Listens會議。
(華爾街見聞 祁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