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16:15:30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隨之構建并不斷完善。對于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而言,在當前多變的國際市場環境下,如何守正出奇?如何在不確定的形勢下獲得正向增長?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思考的問題。
諾亞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亞控股”)在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深耕多年,諾亞控股以諾亞財富為品牌名,于2010年成功登陸紐交所,根據2019年一季度年報披露,2019財年第一財季盈利2.8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營業收入8.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10%。
近年來,諾亞控股通過全球化布局,助力資本引進來、走出去,不過諾亞控股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汪靜波也提醒道,“在當下的全球市場環境中,清醒,是一種細小而有耐性的英雄主義,要做事、要取得跟別人不一樣的成果、就一定要專注、專心、聚焦。”
汪靜波表示,諾亞財富,是私募股權的親歷者、推動者也是受益者,也經歷了中國高速發展、改革開放的40年。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好像是大江大河融入大海過程中,有些渾濁,不知道應該怎么判斷未來,每個人內心都在打鼓。這個過程中,保持“清醒”顯得非常重要。
6月1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協會)公布了最新的私募備案登記月報。由于5月股市出現下跌,私募基金的規模略微縮水、與上月基本持平,仍然為13.31萬億元。同時,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3萬家,備案私募基金為7.75萬只。股權創投私募依舊保持增勢,規模增至9.17萬億元。
汪靜波認為,相比美國的各個產業,中國在許多行業已經實現了快速追趕,無論產品,還是公司體量都不亞于美國的龍頭公司,包括消費品、互聯網、部分制造業等,但是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仍有長足進步的空間,相比于國外上千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中國整體主動管理的資產規模還很小
目前,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也呈現出了自己的特點,在其他幾乎所有行業,判定產品好壞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客戶的使用體驗。但是資產管理行業絕大多數時候,絕大部分客戶其實沒有辦法判斷某個產品到底好還是不好,也沒有辦法判斷得到的服務是優秀的還是劣質的。不光是客戶、監管者、從業者都可能無法去估計和準確判斷每一個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對此,汪靜波認為,對于從業者而言,“這也就要求我們把對真知、智慧的追求當做是自己的道德責任,要有意識地杜絕一切屁股決定腦袋的理論。我們要建立最高的職業道德要求和抵制誘惑,要真正要建立起受托人責任的意識。”
根據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顯示,2019年5月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127筆并購交易,交易總金額約為441.24億人民幣,從并購交易類型來看,本月國內交易共發生117筆交易,占并購案例總數的92.1%,海外交易共發生6筆交易,案例數占比4.7%。
從案例數量來看,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居第一位,共完成28筆并購交易,占本月案例數量的22.0%;娛樂傳媒、化工原料及加工行業并列第二位,分別完成10筆交易,占本月案例數量的7.9%。互聯網行業排在第三位,共完成8筆交易,占本月案例數量的6.3%。
汪靜波認為,由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推動的新經濟正在快速崛起。不過對于投資者而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不斷做出成績。更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因為熱愛才能經受得了苦難。此外,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要做事、要取得跟別人不一樣的成果、就一定要專注、專心、聚焦。
隨著國內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國外越來越多的資本正在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而中國的資本也在“出海”尋求新機遇。諾亞也捕捉到了這一市場機遇,正在積極布局全球市場。
歌斐資產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兼CEO殷哲認為,隨著更多的全球大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會對本土的金融企業的成熟、資產管理行業的成熟起到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早期的投資市場處于正在培育和成熟的過程中,先是從套利、市場波動開始,但是慢慢地會過渡到體系化的打法、機構化的作戰,然后看重深度價值和長期價值,在這過程中,投資理念也會隨著逐步轉換,國內的投資人將會變得越來越成熟。在同國際投資者的合作中,殷哲表示,在投資項目具體落地的過程中,關鍵是如何把這些核心資產打包成產品化的東西,這需要結合歌斐自身能力和優勢,在這方面,歌斐跟海外的投資人一直保持密切接觸和持續溝通。
歌斐資產負責諾亞財富旗下的資產管理業務板塊,其最新定位是成為專注大類資產配置,追求絕對收益的資產管理公司,幫助客戶追求復利回報是歌斐的主要目標。汪靜波表示,復利是人類已知的世界第八大奇跡。而時間復利最大的敵人是均值回歸,保持進化才能真正享受到復利。人或企業的認知如果無法進化,就不可能保持一種非線性的速度增長,最終財富水平會回歸到應有的位置。這就是“時間復利”背后的困難,看上去并不難,其實長期保持超越社會平均水平的增長,意味著投資人自己必須要不斷進化。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紫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