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4 19:29:01
通過資金的方式能迅速實現資源的集聚,形成可持續的發展,這是目前包括菜鳥、京東、順豐等物流頭部企業都在做的事。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京東物流的投資腳步似乎從未放緩。
6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京東物流方面獲悉,京東物流發起設立的首只產業基金——匯禾資本完成首期交割,基金規模15億人民幣,重點投資科技物流和智能供應鏈早期及成長期項目,預計將在今年完成全部募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據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介紹,這是京東集團和京東物流發起設立的第一只人民幣基金,也是京東物流唯一一只人民幣基金。自從2017年獨立以來,京東物流在自身布局的同時,分別在車貨匹配、智慧物流以及物流地產等領域投資動作不斷,而此次設立產業基金的背后,似乎也隱藏著其巨大野心。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京東物流、菜鳥等公司在成為頭部企業后面臨兩個挑戰,一方面是來自科技的競爭,科技成了一個比較大的杠桿,能夠在市場里面迅速放大;還有一個是來自金融的杠桿,對于整個生態鏈的投資成為這些企業能夠在細分領域里面布局的重要抓手。
在他看來,通過自身研發、推廣、運用是比較慢的過程,而通過資金的方式能迅速實現資源的集聚,形成可持續的發展,這是目前包括菜鳥、京東、順豐等物流頭部企業都在做的事。
據京東物流方面介紹,匯禾資本的LP(有限合伙人)包括京東物流、京東集團及其他多家上市公司、政府引導基金、一線市場化母基金以及知名資管平臺等。
匯禾資本合伙人孫浩對外表示,匯禾資本核心投資主題是‘物流+X’,這個X包括供應鏈、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科技、智能制造等,整體的投資策略將主要聚焦A輪到C輪的項目投資,同時將特別關注技術對于物流及供應鏈行業的推動和顛覆。
而之所以能在資本寒冬順利完成首輪募集,匯禾資本合伙人王曉鵬表示,這主要在于匯禾資本具有的強大產業背景構成了基金特有的競爭力,這是純粹財務投資人所不具備的。同時基金采用市場化機制運作,相對更加敏捷、靈活和高效。實際上,早在成立產業基金之前,京東集團及京東物流在物流領域的投資布局就可謂“大手筆”。尤其近年來,在完成基礎布局的連接以后,京東憑借資本的力量不斷縱橫擴張及跑馬圈地。
據去年11月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以太創服旗下投融資服務平臺易項共同發布的《新一輪消費大淘金——“未來商業“投資報告》,在過去三年(2016-2018年)最關注物流領域的投資機構榜單排名中,京東集團甚至一度躍居榜單第一,超過當時排名第二位的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鐘鼎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及普洛斯集團。
而讓京東集團在物流投資領域后來居上的,也正是其2018年接連幾起大手筆投資:2018年1月,京東物流宣布獨立開放以來的首筆投資看中城際整車運輸互聯網領域,領投福佑卡車;隨后,2018年5月,京東9億港元入股中國物流資產,又向物流地產運營商易商紅木投資3.06億美元;此外,京東還投資了智行者、壯龍無人機智慧物流科技企業。
今年5月,京東物流又以3.76億元投資新寧物流,新寧物流發布的公告稱,雙方將重點在車聯網/貨聯網、智能倉儲、供應鏈解決方案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楊達卿表示,專業基金的成立可以讓很多社會資本參與進來投資,這種專業的通道可以借助更多的社會力量。原來自己投資,對于京東來說資金占用有一定的壓力,而形成專業化的平臺、基金后,便能夠更多地整合社會資金資源。
同時他表示,整個京東也在往數字供應鏈的賽道上轉型,數字供應鏈的邊界更寬,輻射的產業領域更加多元化,憑借京東自身人才和服務隊伍建設都是較為漫長的過程,而通過基金方式來獲取優勢資源,這就是用資金買時間,對企業來說是良性發展的有利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設立的匯禾資本核心投資主題瞄準“物流+X”,特別關注供應鏈及物流科技,而這些,也一度是包括菜鳥、順豐、通達系等物流頭部企業重點關注的領域。
就在幾天前,百世宣布3000萬元成立3家“優貨”公司,1500萬元成立2家供應鏈企業,其中,百世優貨定位于為全國貨主企業提供整車物流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今年5月,中通速遞(香港)有限公司4000萬美元成立了天津中快供應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圓通更是一口氣投資1.9億元成立三家公司,聚焦物流自動化、信息技術等領域。
順豐在聯手敦豪DHL之后,今年3月宣布正式進入供應鏈領域;而菜鳥總裁萬霖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正式宣布,未來菜鳥網絡將實行推動全行業數字化升級,推動新零售供應鏈和全球化供應鏈數字化升級的“一橫兩縱”戰略。
楊達卿表示,今年可以看到,快遞物流領域頭部企業卡位優勢越來越明顯,二三線企業多數退出市場,難以為繼,而頭部企業已經完成早期縱向一體化發展,進入新的投資期,即圍繞供應鏈服務和產業互聯網這些新概念進行布局。
在這個概念下,他進一步認為,單一的快遞企業不足以承接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價值空間,因此需要企業對原來服務的邊界進行突破,擴展綜合服務能力,而資金投入可以比較快速地向這個領域切換。
正如孫浩所強調,如果說過去十年物流行業成功法則是規模經濟,那么未來十年就是“技術創新”,這會帶來商業模式重構以及成本結構重建,需要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物流這一古老的行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