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8 20:29:16
《每日經濟新聞》旗下創投頻道外光錐創投(ID:waiguangzhui)每周為您分享《一周投融資亮點》。最近一周創投圈的目光聚焦在了零食品牌“單生糧”的6000萬元人民幣A輪、潮流球鞋交易平臺“Nice”數千萬美元的D輪。
每經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據清科私募通統計,截至本周五下午,最近一周(6月22日~28日,下同)共發生投資、上市和并購事件111起,涉及總金額337.36億元人民幣。其中,并購事件47起,披露交易金額132.76億元人民幣;上市企業11家,共計融資96.73億元人民幣;其余53起均為投資事件,披露投資金額47起,共計107.87億元人民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周涉及金額較大的投資事件是6月27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寶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信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共同投資生態型鋼鐵B2B平臺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20.2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本周亮點事件主要來自于A、D輪。具體來看,瞄準單身人士的零食品牌于獲得資本加持,完成A輪融資;潮鞋稀缺品交易平臺“Nice”挺進D輪。
“苦大仇深”的寵物狗表情,個性醒目的包裝上印著“單身”二字,讓人一看就聯想到社交媒體上被群嘲與自嘲的單生人士。即使你沒吃過他家的薯片,也或許對其產品有著些許印象。本周,瞄準國內單身消費群體的零食品牌“單生糧”完成6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琢石資本、同創偉業和辰海資本。據悉,本輪融資所得將被用于該公司核心產品的研發,以及深度運營目標人群、拓寬渠道和自身品牌勢能的提升。
天眼查資料顯示,單身糧為上海地風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的社交零食品牌,也是國內率先卡位單身人群打造的社交零食品牌。2017年在“單身狗”這一網絡詞匯大熱之后,該公司即萌發了針對單身人群打造零食品牌的想法,也由此圍繞“單身、脫單”等主題推出了薯片、方便面、飲品等一系列的零食產品。
事實上,“單身經濟”在我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據《中國統計年鑒2017》數據,我國單身人口總數已達2.4億,約占總人口的18%,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個體選擇的多元化,未來主動或被動選擇單身的人數將日益增多,這一現象帶來的消費行為變化蘊含巨大消費潛力和機遇。不過,首先因2.4億單身人口而繁榮的當屬寵物、社交婚戀、一人食餐飲和外賣、長租公寓等行業。圍繞“單身、脫單”主題打造零食,單身糧算是“吃螃蟹”的第一人。
該公司執行董事曾瑞露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之所以瞄準單身消費群體,一方面是因為其龐大的人口數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該群體基本與年輕群體重疊,是社交媒體的重度用戶,追求個性、表達自我,一旦一個品牌能夠獲得認可,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傳播效應。
此前,北京地區一專注于消費升級的投資人士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90后、00后是當下零食快消品的首要目標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往往更有態度、有個性,因此在針對該群體的消費品中也容易出現爆款。
不過也有評論指出,單身糧所強調的IP目前僅出現在其產品包裝上,噱頭大于實質。如此,網絡熱詞或能助其在短期內敲開市場的大門,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但作為零食快消品其口感、品質等才是其接受市場檢驗的最終標準。
如果說2019年要給潮牌圈歸納關鍵詞的話,潮鞋交易平臺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大熱的電商項目資本自然不會缺席。本周該賽道再添一筆大額融資——6月24日,潮流球鞋交易平臺“Nice”宣布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TPG軟銀合資基金和元璟資本共同領投,經緯中國和凡創資本跟投。
據天眼查資料,Nice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圍繞球鞋、潮流與時尚生活構建的社區電商。成立之初,其將自身定位為圖片社交App,后逐漸轉型為潮人社區+潮鞋、潮服交易平臺,其中活躍度最高的是其潮鞋交易板塊。在潮鞋業務塊,Nice扮演的是C2C的交易平臺賺取中間費用,具體發揮著三大功能:鑒定球鞋真假、保證買賣雙方及時發、收貨以及提供公平的交易原則。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各大品牌潮鞋在國內的大熱,潮鞋交易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該賽道上還有毒、有貨、UFO、斗牛k等平臺,Nice只是諸多玩家中的一員,且這些平臺背后均有PE/VC支持。這些平臺商業模式與Nice大同小異,各平臺最核心的當屬鑒定真假功能。其中,毒App較早定位于潮鞋交易,是目前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一家平臺。
一位潮鞋發燒友告訴記者,目前各大品牌的潮鞋限量版和合作款球鞋在中國市場十分稀缺,官方渠道難以買到,發燒友就不得不轉戰各大交易平臺,以遠高于公價(官方價格)的價格搶購。同時,出現在市面上的球鞋真假難以分辨,部分發燒友在實體店購買后仍會選擇去交易平臺驗貨,“可以說幾家大平臺質檢過了,不是真的也是真的”。
受發燒友追捧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今年以來不斷有多家交易平臺涉嫌假貨交易、故意炒高鞋價、鑒定師涉嫌參與制假等負面新聞曝出。顯然,風口上的球鞋電商仍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需要規范的問題還很多。例如,如何評審鑒定師的資質、及時有效地篩掉假貨以及作為第三方平臺合理定價等,均是各平臺亟需克服的。只有當平臺不再與“假”掛鉤,消費者才能真正安心購買,潮鞋交易行業才會真正意義上迎來一輪大爆發。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