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8 23:33:39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要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為此《意見》提出力爭用5~10年時間,促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近一段時期,圍繞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不斷出臺。
繼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提前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的措施、助力鄉村振興之后,6月23日,中辦、國辦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指出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6月28日,國務院又正式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意見》明確提出,要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力爭用5~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
鄉村產業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近年來,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涌現,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國務院關于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中提到,我國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2018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9萬家、營業收入14.9萬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休閑觀光、鄉村民宿、健康養生等園區景點,2018年接待游客30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
此外,鄉村服務業創新發展,2018年農村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農村網絡銷售額突破1.3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3000億元。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認為,鄉村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具體闡釋了四個方面仍有不足:
首先,農業有產品無品牌、有品牌無規模、有規模無產業;
其次,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不快;
第三,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不強,農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且大多數停留在初級加工狀態,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產品質量認證滯后,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第四,對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統籌規劃不夠,個別地方一哄而上、可持續性較差、同質化問題突出。
記者注意到,本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對這些領域均有涉及。《意見》明確:要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和農業品牌保護。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產業發展基金,重點用于鄉村產業技術創新。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等。
楊建國表示,要更好地發展鄉村產業,一定要做強縣域經濟,將縣域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載體,通過強化縣域經濟,來作為對接城市與農村的“中介”渠道和橋梁。
“鄉村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基礎條件及產業要素集聚不足等現實狀況,難以承接大規模的產業轉移,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集中開發。”他說,發展現代農業也離不開縣域配套產業鏈的完善,這些因素注定了鄉村產業振興必須依托縣域大產業來支撐、來配套、來帶動。
除此以外,還要不斷優化鄉村投資和營商環境,破除政策壁壘,鼓勵工商資本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通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推進農業品牌化、市場化和專業化建設。
鄉鎮是鄉村的中心,是農村資源要素交換的關鍵節點,也是公共服務的主要供給者。但是,一些地方存在鄉鎮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不強,農村公共管理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怎樣才能提升鄉鎮為農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其帶動鄉村的龍頭作用?對此,《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鎮域產業聚集,發揮鎮(鄉)上連縣、下連村的紐帶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以鎮(鄉)所在地為中心的產業集群。
記者注意到,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近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要把鄉鎮建成鄉村的經濟中心。要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工流通企業向鎮域集聚,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支持在鄉鎮發展農資供應、土地托管、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餐飲休閑、物流配送、養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務業。同時要支持鄉鎮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設產業集群。
此外,他還提到,要把鄉鎮建成農村的服務中心。要加強鄉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險、勞動就業、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要加強鄉鎮中小學、鄉鎮衛生院、農技推廣站等條件建設,形成區域性服務中心。要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加快在鄉鎮建設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和網上辦事平臺,實行“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楊建國認為,要發揮好鄉鎮的帶動作用,首先需要搭建鎮級產業集聚發展的平臺,比如產業園、專業園等,這樣能夠將鎮域發展的資源和優勢集中集約利用起來;第二,需要找到連接縣域、鎮域和鄉村的產業組織形式。
他舉例說,比如河南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時形成的“巧媳婦工程”,把中心工廠建在鎮上,把衛星工廠沉到村里,在全省廣大農村和新型社區建成星羅棋布的“衛星工廠”和“流水線班組”、工段等。通過這種形式,充分發揮出鎮域的帶動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