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05:46:52
僅6月份,就有172家新申報企業進入IPO排隊通道,截至目前,證監會受理的IPO企業數量達到491家。
圖片來源:攝圖網
IPO排隊數量猛增引發了市場關注。
僅6月份,就有172家新申報企業進入IPO排隊通道,截至目前,證監會受理的IPO企業數量達到491家。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倒逼著其他板塊IPO審核制度加速完善。年報因素、年內較高的IPO過會率、監管風向微調等多重因素,加快了企業IPO申報節奏,預計將有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審核壓力可能會加大。
IPO排隊數量又回到了高點,截至目前,證監會受理的首發企業達到491家,其中,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的有180家,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有102家,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的有208家,擬發行CDR的1家。從審核狀態來看,“已受理”的有195家,“已反饋”的137家,“預先披露更新”的139家,“已過會”的18家,“已過會,但暫緩表決”的1家。
IPO排隊總數又回到了兩年前的水平,2017年年底證監會受理的首發企業數為558家,被市場稱為IPO“堰塞湖”,在常態化發行后,“堰塞湖”水位下降至今年年初的200多家,在經歷了6月份的新申報企業數激增后,這一數字再次接近500。
據記者統計,6月份新增的申報企業就有172家,6月28日預披露招股書的有77家,6月21日有54家。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這和年報因素相關,按照規定,上一個會計年度年報有效期為6月底,一些最新更新了財務報告數據的企業會盡早排隊,希望能在下一個財務數據有效期截止前取得審核進展。
除了年報因素外,企業蜂擁申報的原因還在于今年以來的IPO高過會率。畢竟2018年6月新增申報IPO企業僅有37家,相較而言今年數量同比上升高達364.86%。
記者統計顯示,今年前6個月,證監會共審核61家企業的IPO申請,其中50家獲通過,IPO過會率達到82.0%,較2018年同期57.5%的通過率有大幅提高。尤其是第十八屆發審委今年3月正式“上崗”以來,過會率更是大幅提升至88.04%,刺激了企業的上市沖動。相較而言,2017年和2018年的IPO過會率分別為79.33%以及60%。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IPO過會率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以來審核從嚴,不少不符合首發條件的企業主動撤回材料,留下來的排隊企業質量普遍較好,另一方面是發審監管理念的完善,在大幅推動科創板增量改革的同時,證監會在存量制度改革方面下大工夫,完善并購重組、堅決執行退市政策,這一系列基礎性制度改革都為入口的常態化奠定了基礎。
高過會率并不代表審核從嚴的松動。從發審委的問詢內容來看,新一屆發審委的IPO審核政策基本延續此前方向,且問詢范圍更廣,問詢角度更為多元,更關注企業的信息披露詳盡與否、公司治理情況、運行是否規范、是否符合行業標準等。被否企業多在持續盈利能力、關聯交易和業務獨立性、內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硬傷。
但需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隱形門檻“主八創五”有所松動,“主八創五”指的是,IPO新申報的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于5000萬。
過會企業中已有凈利潤不足5000萬的案例,4月25日過會的四川德恩精工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僅為4961萬元,且已經3年連續下滑。另一家過會企業,廣東因賽集團2016年凈利潤僅為3575萬元。
這讓不少此前被隱形門檻擋在門外的企業重拾了上市信心。Wind數據顯示,目前計劃登陸創業板且凈利潤低于當年5000萬紅線的有7家公司;而計劃登陸主板與中小板且凈利潤低于8000萬的有24家公司。
排隊企業的增多客觀上也要求監管層審核速度的加快。目前發審委一周安排三、四次發審會,單周審核首發上會企業約四五家,上述投行人士預計,在排隊企業數量激增的壓力下,發審委將加快審核節奏,提高審核效率,以降低IPO堰塞湖再次出現的可能,保證A股IPO融資的吸引力。
另外,證監會將啟動下半年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有投行人士表示,這是例行檢查,主要是檢查工作底稿是否合規以及財務情況等,目的是切實強化IPO申請企業監管力度,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審慎執業,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證監會此前披露的IPO企業現場檢查及問題處理情況顯示,在現場檢查籌備和實施過程中,多家企業申請撤回申報材料。通過梳理撤回原因,發現上述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法律瑕疵未解決、會計處理不規范、行業前景不明朗、持續盈利能力薄弱等問題,反映部分企業仍存在帶病申報、搶跑占位情形,同時也反映部分中介機構存在盡職調查不充分、核查把關不嚴格等問題。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公開表示,要進一步完善“三點一線”的上市公司監管工作機制,促進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日常監管與稽查處罰、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的有效銜接,構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機制,實現監管關口前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