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07 15:47:56
7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的以“科技·創新發展之源”為主題的“2019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研討會”將正式拉開帷幕。
屆時,保險學術機構專家和保險業內精英將受邀出席,圍繞保險業的科技創新和未來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此外,研討會上還將揭曉2019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榜評選結果。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行業數字化發展,科技已經介入保險的核心業務流程,覆蓋包括產品設計、售前、承保、理賠、售后服務,直至營銷、風控等其他環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大保險公司也在不斷提升保險科技能力,優化保險交易環節,有效防范風險、提升運營效果、提高保險服務水平。有業內人士斷言,未來科技創新必將成為保險行業競爭焦點。科技對于保險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借助科技力量進一步服務保險行業、如何讓科技和保險更好的融合,成為業內人士關注和探索的重點。
帶著為行業答疑解惑的目的,同時也為切實促進保險行業發展,7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的以“科技·創新發展之源”為主題的“2019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研討會”將正式拉開帷幕。
屆時,保險學術機構專家和保險業內精英將受邀出席,圍繞保險業的科技創新和未來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此外,研討會上還將揭曉2019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榜評選結果。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迅猛發展,保險業主動擁抱保險科技,加快保險科技應用。
這里提到的保險科技并非簡單的“保險+科技”,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科技應用于保險行業,為保險業創造了全新的發展空間。隨著這些技術與保險的結合日趨深入,給傳統保險行業帶來了新渠道、新模式、新業態,科技賦能保險,已經成為整個保險業加快商業模式變革的共識。
例如,在銷售領域開辟新渠道。保險科技進入保險業,首先是從銷售領域開始的,這也是當前保險科技滲透率最高的領域。截至2016年底,76%的保險公司通過自建官網、移動APP、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等方式,開展產品展示、比價銷售、精準營銷、O2O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等。2012~2016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從106億元增長到2299億元,增長了20.7倍,占總保費比重增長到7.43%。
與此同時,科技對保險的介入也催生了保險業的新業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以某一種保險服務為紐帶,延伸到為客戶提供衣食住行玩的大部分基礎服務;對保險上下游的產業鏈進行整合和延伸。
例如車險領域,為車主提供投保通道、理賠進度、違章查詢、交通狀況、汽車維修以及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信息,涵蓋了車主的車保險、車服務、車生活;比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滲透,壽險業通過集中醫、藥品、健康、養老、投資等在內的關聯產業和客戶,整合衍生產品和相關增值服務,最終形成保險產業生態圈。
可見,科技對于保險行業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保險科技仍處于發展初期,尤其是在“線上+線下”全場景賦能的保險新零售蓬勃興起之際,智能風控、智能定損、自動理算、智能核保和智能平臺的出現,無不表示科技正在為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創造出新的能量,保險公司所面臨的成本、客戶粘性、反欺詐、拓展前景等痛點、難點問題需要在新科技發展中找到解決辦法。
本著促進行業發展的初心,《每日經濟新聞》充分發揮了媒體的功能,邀請行業大咖和從業者共聚一堂,來說說保險科技未來發展的那些事兒。就在7月8日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的“2019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研討會”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科技·創新發展之源”為主題,機構精英、專家學者屆時齊聚一堂,探討中國保險科技的發展之策。
研討會當天,《每日經濟新聞》還將同步發布《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以近20年保險科技發展歷程為研究基礎,深入分析和探討了中國保險科技發展的特點和未來方向。
此外,由《每日經濟新聞》發起,聯合專業學術機構、第三方咨詢機構聯合主辦的保險行業評選——“2019中國保險業科技創新榜”也將在論壇期間隆重發布。本次評選將秉持客觀真實、公正透明、范圍廣泛的原則,以行業、機構全量數據為依據,從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新銳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和互聯網保險平臺五個細分領域,評選出新生態環境下中國保險業的佼佼者。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