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1 19:25:46
非稅收入屬于“減稅降費”中“費”的范疇,可在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卻實現了21.4%的同比增長。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對于學者都表示不解的這一現象,聽了總理的解釋,才明白原來真相是這樣——在參加了總理經濟形勢座談會后,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透露了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如果要說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財政政策,那當然非“減稅降費”莫屬。可是,在全國大力推行減稅降費之下,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非稅收入卻達到15422億元,同比增長21.4%。
要知道,非稅收入正是屬于“減稅降費”中“費”的范疇?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別急!對于這一看似不合理的現象,總理有話要說。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分析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就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
下半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向什么方向調整?應邀出席的經濟學家又給出了哪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在經濟增速降至多年來較低水平的背景下,各界希望此次會議的親歷者能向市場傳遞清晰明確的信號。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到了此次會議的親歷者——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他向記者介紹了大量此次高級別會議上不為人知的細節,并分享了在此次會議上他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下一步改革發力方向的思考和建議。
以貨幣政策為例,他向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通過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手段引導市場利率比較可行。此外,在如何保障積極財政政策方面,他建議未來國企可以通過轉讓股權方式,為穩定經濟形勢起到更多的作用。
圖片來源:新華社
NBD:眾所周知,上半年我國宏觀政策明顯發力,您認為這對于上半年中國經濟穩增長起到了哪些作用?為保障全年經濟增速實現預期目標,您覺得接下來還可以出臺哪些針對性改革措施?
李迅雷:上半年財政政策最重要的舉措是正在實施的減稅降費。按年初的計劃,今年新增減稅降費的規模接近2萬億元,這對于降低企業的成本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減稅降費措施對于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也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我們現在看到的上半年GDP增速是6.3%,如果沒有減稅這個動作的話,可能6%以上的增速目標就不一定能夠守得住。
當然,這次會議主要談的是上半年經濟形勢,而對于下半年的改革舉措,我也做了一些思考。
我之前的研究發現,我國大約有10億居民還沒有坐過飛機,大約有6億多居民家庭沒有用上抽水式坐便器——并非沒有需求,而是有效需求不足。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出現了分化:高端消費需求旺盛,中低端消費疲弱。這就需要政策直接或間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為此,我認為應該通過財政政策來對癥下藥:通過給中低收入組增加收入(或補貼)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加大社保資金的投入,提高居民的社保水平,從而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安全感,讓他們能消費、敢消費。
NBD:如何協調經濟穩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和財政收支平衡這幾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一直備受關注。從此次會議看,您如何看待這三者之間的平衡?正在推進的多項重要改革措施能對此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迅雷:在座談會上,有學者對于上半年非稅收入的增加表示不解,因為非稅收入屬于“費”,上半年居然增長了21.4%。
對此,總理作出了解釋:非稅收入的增加是為了縮小因減稅降費而導致的收支缺口,是向國有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增收上繳利潤,并非向全社會的各類企業收取費用。
從這次會議談到的案例來看,國有企業多上繳利潤,一下子把政府收入的缺口給縮小了。我就想到,既然國企通過多交利潤來滿足政府財政需求,那么以后國企是不是可以通過股權轉給民營企業,也可以獲得收益?
我覺得,在“二八現象”還比較普遍的當下,國企能夠做強做大做優的,主要集中在20%的企業中。另外80%左右屬于競爭性產業的,可以考慮適度退出,以獲得資本收益,這可以反哺社會。同時,讓民企進入到原先難以進入的產業領域,可謂一舉三得。這是我們的一大塊資產,在適當的時候可以使用。
在會上,我也建議允許社保部門對國資部門劃撥的國有股權具有更大的處置權。如通過減持或并購來獲得資本營運收益,而不僅僅依賴非常有限的國企分紅收益。這樣才有可能有效縮小社保缺口。
NBD:當前,各界對未來貨幣政策的看法比較分化,有人認為通脹預期的存在使得貨幣政策趨于謹慎,有人則認為應繼續增大流動性。您如何判斷下一步市場利率走向?對于大家期待的降準、降息措施,您又有怎樣的預期?
李迅雷:在此次會上,我提出了對“流動性分層”現象的擔憂,認為包商銀行事件之后,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可能會進一步提高。
對此,總理提出,還是要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適時預調微調;同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把實際利率水平進一步降下來,從而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總理的這番表態,讓我相信下半年市場利率的走勢至少不會上行,或者仍會通過降準或定向降準的方式,讓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故未來市場利率平穩向下的可能性還是較大。
有人擔心流動性進一步擴大是否會引發通脹。我覺得,雖然上半年豬肉和水果價格較快上升,實際上上半年CPI高點位于2.7%,而PPI則處在回落中,如果看GDP平減指數,該指數是反映總體價格水平的較好指標,也出現了回落。可以說,我國目前仍存在通縮的隱憂而非通脹。從這個角度上講,下半年繼續增大貨幣的流動性,應該不會引發通脹。
有人說,降準的空間已經不大了,但通過對各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比較,我國仍處于偏高的區間。因此,我覺得降準應該還是有可能的。下半年應該還有采取降準等舉措的政策空間。
許多人對降息有比較高的預期,對此我認為,在降息方面,未來主要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通過TMLF這幾種方式來引導利率比較合適,使得市場利率水平平緩下行。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