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5 20:03:04
國際投資基金協會(IIFA)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球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達到6.16萬億美元,占到全球基金的12.32%,較2018年末上漲了1.23%。雖然中國貨幣市場基金起步晚,其發展速度卻十分迅猛。過去5年里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增長了8倍,在全部資金規模中的占比由2013年末的26%上升至2018年末的60%。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葉峰
iMoneynet周三公布的貨幣基金報告顯示,截至7月23日的一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規模激增289.4億美元,達到3.24萬億美元,創2010年1月以來新高。此外,路透社報道表示,自2018年底以來,已有2690億美元流向貨幣基金。
一方面,美國貨幣市場基金今年來超2600億美元的流入,推動其走出九年半新高。另一方面,中國貨幣市場基金卻出現了數量規模雙降。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國內貨幣基金資產凈值為72327.24億元,較2018年底的75888.86億元,今年上半年減少了3561.62億元。若按照2018年9月底貨幣市場基金規模82447.25億元的歷史最高點計算,至今已縮水超萬億元。同樣是貨幣基金,美國貨基和中國貨基有什么不同,規模為何會出現反向變動?在當前規模縮水的情況下,浮動凈值型貨基會成為新一輪的增長點嗎?
持續流入 美國貨基持續上漲至3.24萬億美元
美國是貨幣市場基金的起源地,貨幣基金出現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相繼推出了本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國際投資基金協會(IIFA)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球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達到6.16萬億美元,占到全球基金的12.32%,較2018年末上漲了1.23%。
從各國的發展來看,美國仍然是貨幣基金規模最大的國家,其一季度末規模為3.08萬億美元,占到全球貨幣基金市場的50%左右。而歐洲和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地區和國家,一季度末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分別為1.41萬億美元和1.17萬億美元。。
從絕對的規模數量上看,中國的貨基規模占到亞太區的80%以上,高于任意一個歐洲國家,但和美國相比,尚未達到其一半規模。然而,要論貨幣市場基金占本國基金的比重,中國卻又遠高出美國好幾倍。IIFA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美國貨幣基金占美國基金市場的13.37%,而中國的貨幣基金占中國基金市場的比例則達到60.62%。
中國貨幣基金除了量小比重高,規模趨勢也和美國較為不同。數據顯示,美國貨幣基金今年以來已有2600億美元的流入,而中國貨幣基金上半年卻是超3500億元人民幣(按照今日匯率,約509億美元)的縮量。其實,這一反向變化在2018年就已現端倪。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發布的《美國基金業年鑒(2019)》顯示,全世界貨幣市場基金的凈銷售量由2017年的5980億美元大幅下降至2018年的780億美元,出現銳減的原因主要是因亞太地區貨幣基金的銷量變化:2018年亞太地區的貨幣市場基金由2017年同期4040億美元的凈流入變為990億美元的凈流出,而亞太地區貨幣基金的銷量主要由中國投資者主導。ICI分析認為,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與銀行存款利率之間的利差,從2017年末的3.1%縮減至2018年末的1.9%,導致貨幣基金的投資需求大大縮減。
另一方面,美國貨幣基金的凈銷售量,從2017年的117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820億美元。ICI分析認為,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后,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比其他的現金管理投資更具有吸引力。同時,在2018年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趨于平緩,投資者為了最小化利率風險傾向于選擇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債券基金。此外,對于美國貨幣基金今年以來的規模增長,路透社報道認為,主要是美國和其貿易伙伴之間的沖突,及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讓一些投資者更偏好于現金管理工具。
量“小”比重高 國內貨基規模9個月縮水萬億
雖然中國貨幣市場基金起步晚,其發展速度卻十分迅猛。過去5年里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增長了8倍,在全部資金規模中的占比由2013年末的26%上升至2018年末的60%。至2018年末中國貨幣市場基金已達1.17萬億美元,緊隨美國和歐洲位居世界第三。
都是貨幣基金,為何同一時間一方快速增長,一方縮水嚴重?
融通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趙小強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貨基規模明顯縮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今年A股市場表現較好,整體呈現上行趨勢,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相對提升。二是貨基收益率持續走低。投資者出于資產配置的考慮,可能會選擇同期收益更高的替代產品。比如同樣具有波動小、流動性好等特點的短債基金,以及銀行理財重點推出的短期類貨幣理財產品等。而美國市場面臨的情況和我們正好相反,上半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美國股市處于高位,導致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轉而將資產配置為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型基金。
除了收益來帶的一系列影響外,盈米基金研究總監靖軒認為,每日1萬元贖回額度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貨幣基金便利性。與此同時,目前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貨基的規模上限,要跟自己家的風險準備金掛鉤,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月末資產凈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管理人風險準備金月末余額的200倍,這些也是今年以來貨基規模明顯縮水的原因。
雖然相比于美國貨幣基金,國內貨基看上去量“小”比重高,但趙小強認為,中美之間絕對數額和相對比例的差距本身就有金融發展階段和金融規模差異的原因,不能簡單的直接對比。另一基金業內固收投資人士對此表示認同,其認為貨幣基金看上去占比高,主要是其他幾類基金的規模還有待提高,而這背后可能還是投資者的結構和投資理念有關,所以中國資管業的結構沒辦法直接和美國比,兩個的發展路徑可能還是不太一樣的。
對當前貨基規模放緩,趙小強認為,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監管層對日益龐大的貨幣基金態度趨嚴,在資管新規統一監管框架下,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框架也在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的出臺也使得貨幣基金運作、管理更加規范,因此對于貨幣基金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有裨益,但短期來看會有一些壓力。
近日首批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獲批,對國內貨幣基金市場而言,這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嗎?有固收投資人士認為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現在貨基有一些資本計提的要求,基金公司對機構申購貨基的限制相對比較多,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的限制會小一些,機構會比較喜歡。趙小強則表示,市值法貨幣基金的推出是監管機構為了防止貨幣基金風險而做出的正確決定。從推出的政策意圖看,市值法貨幣基金的凈值反映所投資產的市場價格,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法貨幣固有的凈值與市價背離引起的估值風險和償付風險。對金融機構而言,市值法貨幣基金減少了系統性風險。但對于投資者而言,這類新產品增加了凈值波動性,風險由投資者承擔,認知和接受程度略差于傳統成本計價型貨幣。因此,其并不認為這類產品會成為貨幣基金新的增長點。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