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2019-08-14 07:26:47
“中國對歐投資是一種企業行為。如果企業判斷有利可圖就去投資,沒有合適標的,或是認為近期投資環境不理想就不去,這更多在于企業決策,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對中歐雙方來說,談不上有什么損失,也與中美經貿摩擦沒有直接關聯。”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企業放緩在歐洲的擴張。”據德國《圖片報》13日報道,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日前公布的一項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公司今年上半年在歐洲投資與收購的金額同比驟降84%,其中對德國的投資削減大約九成。對于報告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陳新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對歐投資是一種企業行為。如果企業判斷有利可圖就去投資,沒有合適標的,或是認為近期投資環境不理想就不去,這更多在于企業決策,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對中歐雙方來說,談不上有什么損失,也與中美經貿摩擦沒有直接關聯。
安永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企對歐洲投資只有2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交易數量下降28%,交易金額下跌84%。雖然中方參股和并購歐洲81個企業,但它們大部分是小型投資。而中國在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的投資下滑情況更加驚人,一個大型企業并購案都沒有。今年上半年,中國公司對德國的投資只有5.05億美元,而2018全年高達100億美元。這相當于下降了九成。
“中國對瑞士的興趣也下降了。”據瑞士《新蘇黎世報》報道,上半年,中企在瑞士的投資項目從7筆減至3筆,交易金額從3.87億美元縮至9600萬美元。奧地利《新聞報》更沮喪地表示,2019年上半年是自2013年上半年以來中國首次在奧地利沒有一項收購。德國中部電視臺評論說,中國在歐洲的重大收購浪潮暫時結束。2016年是中國投資歐洲創紀錄的一年,總額多達850多億美元。
歐洲媒體對中國放緩投資腳步的評論復雜。德國《新奧斯納布呂克報》12日說,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歐洲的公司看上去要被“賣光”了,輿論對中國難以滿足的胃口的恐懼與日俱增。現在情況看上去受到控制,但即便如此,西方也不應該低估中國的競爭力。
德新社分析稱,投資下降原因之一是歐洲對中國投資者“越來越不信任”。2018年夏天,德國政府阻止了中國國有電網運營商進入德國電力集團。去年12月,德國政府緊縮投資法,以阻止中國投資者并購德國高科技和關鍵企業。德國同時敦促歐盟采取共同行動。德國《商報》則認為,中資并購市場成為中美經貿摩擦的“犧牲品”,與此同時,這也是全球動蕩的地緣政治的結果。另有專家分析,此前活躍在歐洲的中國企業如今正忙于自身業務經營。
陳新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據他了解,中國在歐洲的投資金額沒有很權威的官方數據,不太清楚安永報告的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投資渠道廣泛,一部分有商務部備案,會有數據記錄;另一部分通過離岸公司投資。他分析,根據報告結果,中國對歐洲投資下降既有相關歐洲國家政府加強外資審查的因素,也有中國自身現階段在加強對外投資資金的審查、限制非實體性投資的原因。此外,歐洲尤其是德國近期的經濟表現出現下滑,也影響中國企業的投資決策。陳新認為,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原來起點很低,最近幾年開始大幅增加,如今一些公司又出于投資環境等因素考慮推遲、暫緩投資決策,這都是正常的。
據美聯社報道,德國最新經濟增長數據計劃在14日公布,數據有可能顯示該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停滯甚至出現萎縮。6月,德國出口同比下降8%,工業生產環比下降1.5%,比預期糟糕很多。盡管德國目前3.1%的失業率相對偏低,但擴大就業的勢頭已經停止。
“中美貿易戰,德國很受傷。”“德國之聲”13日以此為題刊文說,德國既是美國、也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如果中美經貿摩擦繼續惡化,且美國同時將戰火燒向德國汽車制造業,那么形勢將更加糟糕。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德國經濟產出的47%來自以高檔汽車和復雜工業機械為支柱的貿易。在全球貿易出現震蕩的情況下,像德國這樣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受影響尤其明顯。目前,德美和德中貿易未受很大損失,但商業信心正大打折扣。“可以肯定的是,德國出口掌握在美國和中國手中。”德國ING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說。
環球時報 青木 邢曉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