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4 16:38:25
“智能+出行”將會向自動化、電動化、網聯化及共享化四大方向發展。
每經記者 劉洋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洋 攝
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劇交通供需矛盾,道路擁堵、交通事故、資源過度消耗成為擺在交通管理部門和用戶出行面前的三個難題。
“阻塞、事故、污染、能耗等交通病,已成為基本交通問題。”8月13日,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光在2019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上如是說。城市交通病成為該次論壇討論的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在楊曉光看來,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全息感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為認識交通運輸復雜巨系統提供可能。同時,借助專家知識與智能計算,也助力交通問題的科學診斷與精準管理。
不過,隨著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其內在矛盾亦發生變化。
“從出行工具與有限的道路資源之間的矛盾,轉變到人們對于門到門出行需求與現有交通移動力供給的矛盾。”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邱紅桐表示。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即出行作為一種服務)概念開始出現。
邱紅桐認為,Maas并非一個新的概念,而是人們對于出行的需求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一種演化。因此,新時代出行服務對管理者、服務者、出行者都提出了新要求。
與此同時,相關數據顯示,在所有獲取交通信息方式中,通過手機地圖APP獲取交通信息的高達72.3%。也正因如此,以移動導航應用為抓手的“智能+出行”模式,正在成為連接出行者與管理者的關鍵。
那么,究竟未來智能化的交通出行會呈現何種模樣?
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在現場表示,“智能+出行”將會向自動化、電動化、網聯化及共享化四大方向發展。
而在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看來,破解交通治理的難題,離不開高效的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與出行服務。要實現精細化的交通管理,則必須先找準“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為此,地圖服務商高德地圖在現場發布了“明鏡系統”。該系統主要基于AI和大數據,目的在于實現城市交通智能分析評價診斷。根據董振寧的介紹,(明鏡系統)就像一臺CT,能夠從多維度掃描影響城市交通的因素,從而提供一份城市交通運行“體檢報告”。目前,該系統已正式上線,未來計劃推廣到全國40個超大和特大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一周前(8月6日),借由高德地圖產品的升級和最新版本的發布,劉振飛宣布高德地圖正式從地圖導航工具,升級為國民出行平臺。而高德地圖之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亦在近年來頻頻與地方政府聯合建設“城市大腦”,助力區域交通管理。
就在今年7月,百度地圖亦首次對外公開了其智能交通布局全景,包括為政府部門提供城市交通管理指揮調度解決方案,以及面向合作伙伴的公交、高速、物流、景區等更加垂直的解決方案。與高德地圖形成全方位競爭。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地圖導航工具從第三方平臺升級為第四方出行平臺,玩家如何響應上述四大發展趨勢,利用流量開拓服務場景,成為最大看點。作為基礎服務的地圖,如何經由海量數據,助力問診城市交通病,亦是平臺價值的增量所在。但究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博弈,對地圖服務商而言,終究是一場圍繞場景、流量爭奪的互聯網地圖導航之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