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高質量發展5G等前沿技術,實現大灣區“金融+科技”融合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9 00:33:41

8月18日,央視網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意見》指出,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記者注意到,在《意見》闡述的多個維度中,包括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被多次提及。

每經記者 劉晨光    每經編輯 梁梟    

8月18日,央視網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在城市發展目標上,《意見》指出,到2025年,將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在“戰略定位”部分,將“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支持建設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促進深圳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產品互認。

深圳將立前沿科技“潮頭”

深圳夜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一直是我國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窗口”,承擔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重要使命。如今,深圳又被賦予了新“身份”——中共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作為一個新名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頗為引人關注。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后,需要一個全新的示范區來引領全國的改革與發展;其次,深圳在過去十幾年里迅速崛起成為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也與當前中央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再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強調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創新,特別是與港澳合作上的制度創新。

《意見》包括總體要求在內的七個部分,其中戰略定位包含了經濟、法治、文明、人民幸福指標等多個維度。總體看,“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排在了分項闡述的第一位。

記者注意到,在《意見》闡述的多個維度中,包括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被多次提及,體現了中央對深圳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譬如,在《意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分中指出,“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林江認為,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支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于國際科技創新是否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圳恰好是通過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最佳選擇。注重5G等高科技產業,既與高質量發展有關,也與深圳作為科技創新中心有能力吸引相關高科技產業的資源、人才、項目有關。”林江指出,5G、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大數據、云計算、無人機等領域應該是深圳未來的重點發展產業。

金融互聯互通推動科技發展

深圳海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確立了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其中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被定為大灣區四個核心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主要發展方向,深圳的發展方向就是科技創新領域。

《綱要》指出,深圳應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意見》也明確表示,深圳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

林江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定位比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之中的定位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擁有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創新型城市的定位,如果建設取得成效,能夯實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基礎。而示范區的定位則彰顯中國在可持續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等領域的優越性,深圳在其中的定位和角色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實際上,大灣區融合發展需要發揮各城市的不同優勢,科技和金融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意見》還提出,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其實就是加速深圳與周邊地區金融資源的流動,并把相關資源吸引到深圳,來助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林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加上“中國硅谷”深圳,可以實現“金融+科技”的融合與創新。

在他看來,要實現金融領域進一步互聯互通,要充分發揮深圳前海作為自由貿易示范區在金融開放上先行先試的作用,借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將大灣區內的銀行信貸、保險、基金、信托、擔保等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新一輪的融合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不僅提到進行灣區內部的協同融合,也指出“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事實上,國際化同樣是未來深圳發展的重要方向。“只有在開放條件下與國際一流的運營商、研發商進行合作、交流,才能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林江認為,《意見》是希望深圳能在推動對外開放資源和對內開放資源對接的問題上作表率,通過大灣區建設,特別是通過深化與港澳的融合發展,盡快與國際接軌,從而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中走在全國前列。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深圳 政策 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