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5 12:50:43
截至8月25日,今年以來ETF及ETF聯接基金的發行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整體看來,除了個人投資者對ETF產品的認識度在不斷上升,ETF在機構投資者心目中,也越來越受到認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進入2019年,ETF產品延續了去年的火熱,甚至發行熱度已經超過了2018年,記者注意到,截至8月25日,今年以來ETF及ETF聯接基金的發行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整體看來,除了個人投資者對ETF產品的認識度在不斷上升,ETF在機構投資者心目中,也越來越受到認可。
發行同比增長近300%
猶記得去年當ETF產品再次崛起,不斷受到投資者熱捧時,就有業內人士表示可以把2018年看作是ETF迎來新發展的一個新起點。而進入2019年,這種熱度得到了延續,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今年以來ETF及ETF聯接基金的發行規模達到了645億元。
而去年同期ETF的發行規模數據約為171億元,也就是說同比增長了約277%,如果再看2017年同期的數據,彼時只有70億元的規模,短短兩年時間發行規模已經翻了數倍。
這也就難怪,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都在ETF賽道上開始發力,甚至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做ETF太燒錢,我們可能考慮把專戶的一些投入轉移到ETF產品上。”
另外,一些基金公司則是希望借助已有的一些優勢,實現彎道超車。當然,現在在ETF領域,很多ETF產品其實已經有比較明顯的頭部效應,投資者也習慣性地會選擇這些流動性更好的產品,在這種流量不斷向頭部產品傾斜的情況下,其它同類產品似乎很強能夠與之抗衡,新來者更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對此,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公開表示:“怎么跟頭部ETF機構,跟頭部的指數管理人競爭,如果說紅海思維里根本不用做這件事情,沒法跟他們競爭,但如果把指數基金作為一個整體看,現在是站在藍海的邊緣,站在一個巨大的市場起點上,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是我們ETF的指數空間發展的邏輯認識。”
機構詳解投資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ETF迎來了大發展,一方面是個人投資者對于ETF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個股踩雷頻發的狀態下,ETF產品不失為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投資方式,另外,據記者了解,機構投資者對于ETF的關注度在這兩年內也在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ETF產品不斷在降費,特別是針對一些養老金、保險資金的客戶,更是有比較明顯的費率優惠。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個大趨勢,隨著技術的進步,競爭的激烈費率要降下來,對于機構投資者是一個福音。
另一方面,隨著認識度的提升,機構投資者也不再只滿足于寬基ETF的投入,他們的需求更加豐富,投資策略也更加多樣化。
中國人壽資產投資總監王衛華也曾公開指出,“機構投資者采取什么樣的ETF的投資策略,我認為這里有一個分水嶺,看你是把ETF當做一道菜,還是一份菜譜,是作為一個工具還是方法論。另外,采取什么樣的路線,怎么用好這個工具,也取決于機構本身的負債屬性,經驗的積累,治理機制等方面。”
他表示,“現在主要是兩類,一類純被動管理,尋找當下低相關性的各類資產的ETF,充分的分散化,但是我長期持有,我基本上不做資產證券輪動,這是一種方法。另外一種是所謂ETF主動管理,根據經濟周期,對各類資產的ETF主動管理,來獲取α,主要的策略是這兩類。當然我們機構也是不斷的進化,對于一個剛成立的機構,只會涉獵寬基指數,但是隨著經驗積累,就會考慮寬基指數本身的分散化,進一步會考慮smart βETF,因子ETF,會考慮從行業、風格、主題的ETF再去分散化,甚至再進一步從方法論上改進提高。”
總結而言,王衛華稱,“ETF已經成為海內外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最重要的投資工具,它的種類繁多,具有良好的流動性、靈活性、透明度,極低的交易費用,以及稅收的優惠,也是倒逼我們機構投資者要盡快的熟悉了解ETF工具。從投資期限上,ETF有所謂的長期戰略配置,也有短期的戰術配置,以及超短期的配置。”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