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30 22:37:14
是什么制約了物理師的供給?各大醫院如何應對人才匱乏的現狀?現在的困境會增加放射性事故的風險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物理師人才短缺的背后,是我國相關學科設置的不足,以及高學歷人才招生的不合理。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物理師也許是放療患者“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認識了放療科醫生、技師與護士,但對物理師卻知之甚少。實際上,患者的每一個放療計劃都是他們設計的。
但尷尬的是,如此重要的崗位卻人才嚴重不足。
是什么制約了物理師的供給?各大醫院如何應對人才匱乏的現狀?現在的困境會增加放射性事故的風險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物理師人才短缺的背后,是我國相關學科設置的不足,以及高學歷人才招生的不合理。
本科學習生物工程,研究生階段赴德國學習醫學物理,回國后,文婷(化名)如愿以償當了一名物理師。“物理師其實還挺好找工作的。”文婷說。的確,目前我國專業的物理師人才很搶手。
數據來源:中華醫藥學會
在就業領域,“搶手”往往意味著供不應求。
一方面,我國專業的物理師本來就相對不足;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腫瘤新發病人數量還在持續增長,放療需求相當大。兩種因素疊加,物理師的稀缺表現得非常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采訪中獲悉,一些專業腫瘤醫院招收物理師時生源相對能夠得到保證,但一些基層醫院非常為招聘專業物理師發愁。想要招到博士、哪怕是碩士更是奢求。
文婷也感覺到目前國內物理師學歷水平和國外的差距。“德國雖然沒有硬性規定物理師要博士,但從事該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博士。”
我國物理師人才匱乏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高校學科設置起步較晚。
2011年以前,教育部一直沒有對醫學物理進行學科設置,之后才開設二級學科招收本科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物理主任戴建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目前國內有醫學物理專業的高校數量還非常有限。
“學習醫學物理專業來當物理師是最合適的,但我們也招收一些相近專業的,比如學物理的、生物醫藥工程的,還有個別學醫學的也招過。”北京某三甲醫院物理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
戴建榮表示,醫學物理是醫學和物理兩個學科交叉的專業。一般是先學習物理,達到大學本科的物理水平,然后研究生階段學習醫學基礎課程,且同時包含著一些專用的醫學物理課程,比如腫瘤放療物理、成像原理等。
“臨床上醫學物理的專業人才培養起碼是碩士水平,如果物理師還要做一些科研,那就要讀到博士的水平。”戴建榮說。
但顯然,我國目前的生源培養還跟不上人才市場的需求。
對比國外來看,早在20世紀50年代,醫學物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已經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形成了。
加快專業設置就能解決問題了嗎?
戴建榮指出,即使有這個專業,也不見得能多招學生,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他表示,能夠培養醫學物理師的博士生導師本來就少,這些人能夠培養的醫學物理師又“屈指可數”。“屈指可數到什么程度呢,1個博士生導師能帶的學生一只手就能數過來。”
他以自己為例說:“我現在是博士研究生導師,但是我每年只能招一個學生。”戴建榮說,并不會因為這個專業人才不足,就會有更多的招生指標。
戴建榮認為,高校現在應該更關注市場的需求和就業形勢。市場相對飽和的專業學生可能在就業時就轉行了,這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耽誤了學生時代的青春。可以把這種專業的招生指標適當挪到醫學物理等人才緊缺的專業上來,從而促進人才的培養。
招生指標少的同時,還存在專業障礙限制招生的問題。戴建榮直言,有的導師即便有招生指標也招不到學生。
“醫學物理學生本來就很少,曾有一個博導也想從別的專業招收學生,但發現招不了。”戴建榮說,有的學校會對報考時的考試專業有要求。比如導師想從學物理的學生中招一位博士,那么學物理的學生則需要考基礎醫學或者臨床醫學,但實際上這個學生從來沒有學過醫學,直接考試根本通過不了,自然也無法招收。
“導師少、指標少、有指標還招不上,很多障礙在這里面。”戴建榮說。
一邊是物理師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短板,另一邊是臨床確需大量物理師。在此情況下,醫院選擇了招聘相近專業人才然后培養成為物理師。
物理師對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學、生物工程等相關學科知識都有涉獵,所以這些鄰近專業的畢業生會成為醫院的選擇。
此外,很多醫院都是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培養物理師,個別大醫院也能為新來的物理師專門安排一些課程。戴建榮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作為全國最大的物理師進修培訓基地,每年大概會有30多個全國各地的物理師前來進修,自己醫院里新招的物理師也一起上課。
“我們醫院條件好一點,還能專門培訓。規模小一點的醫院可能更多的就是高年資物理師在做什么,低年資物理師就跟著學。”他說。
對比國外的培養情況,可看出我國的差距。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癌癥中心臨床物理師嚴祥勝曾指出,美國的放療醫生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訓練,才能達到獨立為患者治療的水平,物理師也需要6年~10年的大學教育,外加兩年的住院實習生訓練,才可以獨立上崗。
一位不愿具名的物理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型醫院還比較好,能夠招收到博士研究生,但是從省級腫瘤醫院再到地區腫瘤醫院再到綜合醫院,情況只會越來越差。甚至有的基層醫院根本招不到物理師,只能找本院的大夫或者技師轉崗做物理師。
一位北京地區三甲醫院物理師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目前有些醫院內部轉崗物理師的情況。“有的是醫生或者影像技師在轉,之前還有接觸過護士轉崗做物理師的,這就有些‘恐怖’了。”
從醫生、技師等崗位轉到物理師崗位,“這個風險太大。”上述不愿具名的物理師說。
前述北京地區三甲醫院物理師表示,很多轉崗的物理師前期也會進行培訓與學習,這對他們會有提升作用,但是培訓結束后,在工作中還是會遇到問題,需要自己琢磨。
在戴建榮看來,不專業的物理師,也增加了放射性事故的風險。“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可能再努力也做不好。”戴建榮說,一些常規、簡單的情況,非專業物理師能夠做出判斷,但是復雜的情況,由于專業知識的缺失,就可能出現錯誤而使病人受到傷害。
此外,新技術的發展對物理師也提出更高要求。戴建榮指出,新的設備、技術可以更精確地攻擊腫瘤和減少一些人為錯誤,但它的復雜性卻有可能是新的錯誤途徑,如軟件缺陷和數據通信錯誤。技術發展快,對物理師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一些發達國家曾出現的放療事故值得警惕。《紐約時報》2010年就曾報道,紐約市曼哈頓區的圣文森特醫院接受舌癌治療的病人,院方未能及時發現控制直線加速器的電腦出現了錯誤,從而使得加速器連續三天對患者的腦干及頸部進行了大劑量的輻射。
此外,2013年,英國每日郵報刊登新聞,顯示法國2名醫生和1名物理師過量使用放射線導致至少12人死亡,數十人重病,他們為此分別被判3年和4年監禁,緩期執行。
法國衛生部為降低風險采取了相關措施:物理師培訓期是一年,2013年之后調整為碩士畢業后兩年,保證提供600個物理師崗位,保證法國放療單位的設備及人員的一致性。
雖然我國目前尚沒有放射性事故的報道,但此前另一組統計數據也值得關注。戴建榮指出,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12年間,我國432臺加速器設備參與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劑量對比。一般劑量偏差不超過5%為合格,超過20%的就屬于放射性事故,而我國有5臺加速器設備超過了20%。
劑量校準正是物理師進行質量控制的最基礎工作之一。“一旦設備沒校準,這個設備上所有病人的劑量全是錯的,一年會影響好幾百個病人。”戴建榮說。
戴建榮表示,目前沒有更新統計數據,但過去的數據也提醒放療質量控制的重要性。規避放療風險沒有捷徑,必須嚴格規范各項流程,物理師的專業性對保證治療位置和治療劑量至關重要。
(實習生胖雨珊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