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3 13:20:33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三家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直指“對分紅型保險產品承諾固定收益”、“以銀行存款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等欺騙投保人的問題。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銀保渠道購買分紅險時,銀行銷售人員可能會向你介紹稱,“這是一款收益保證型產品,年化綜合收益率可達3.2%-3.4%。”或者你可能會接到一通推銷保險產品的電話,對方告訴你購買一款長期意外險,就相當于在銀行存了一筆錢。
9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三家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直指“對分紅型保險產品承諾固定收益”、“以銀行存款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等欺騙投保人的問題,涉及一家大型商業銀行、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和一家財產保險公司。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結合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圍繞違規收費、銷售誤導、惜賠拖賠等侵害金融消費者八項基本權利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自查自糾,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根據通報,某大型商業銀行存在違規收取賬戶年費和違規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的問題。經查,該銀行自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10日,對福建、四川、西藏部分“綠卡通”借記卡客戶名下唯一賬戶違規收取年費。該銀行自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10日,對部分客戶名下唯一賬戶違規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
該商業銀行存在欺騙投保人的問題。部分可回溯視頻資料顯示,該銀行某支行銷售人員介紹某款分紅型保險產品時承諾:“這是一款收益保證型產品,年化綜合收益率可達3.2%-3.4%”,但實際該產品的分紅是不確定的。錄音錄像過程中,銷售人員未出示投保提示書、產品說明書、投保單、保險合同條款等材料,無消費者簽字過程等。
此外,兩家保險機構均存在欺騙投保人等情況。一家壽險公司通報的情況顯示,在隨機抽取公司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間的電話銷售保單中,部分保單存在欺騙投保人及隱瞞合同重要內容的問題。部分坐席在電話銷售過程中以銀行存款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未向投保人告知免除承保機構責任條款或告知不全等。
而另一家財險公司除了網銷業務欺騙投保人之外,還存在無理拒賠或未按法定時限履行理賠義務。該公司以提供資料不齊全為由將部分理賠案件作拒賠處理,超出《保險法》規定期限作出核定、支付賠款和發出拒賠通知。
“上述三家機構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等基本權利,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圍繞違規收費、銷售誤導、惜賠拖賠等侵害金融消費者八項基本權利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自查自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網銷保險方面,宣傳頁面與實際保險條款不一致的現象也較為常見。
通報顯示,上述壽險公司通過支付寶平臺銷售的“100萬自駕車兩全險”和“媽媽樂少兒疾病住院險”存在虛假宣傳。“100萬自駕車兩全險”的“非意外身故/全殘”保險責任描述的部分內容在合同條款中并無規定,“意外住院津貼補助”的保險責任與合同條款不一致等。
記者注意到,“媽媽樂少兒疾病住院險”為人保壽險旗下產品,支付寶目前已下架了該產品,該公司目前在支付寶仍有一款“百萬身價兩全保險(B款)在售,目前銷量為2825份。”
對于上述財險公司的處罰顯示,2017年6月21日至2018年12月10日期間,該公司在其官網和APP銷售的“尊享e生醫療險2017”、“尊享e生旗艦版”、“女性尊享百萬意外險”等5種產品的銷售宣傳用語與合同條款或事實不符。該公司在官網銷售的“尊享e生醫療險2017”產品銷售宣傳頁面稱“只要確診癌癥,從此無免賠額”、“100%賠付比例”,與合同條款不符。
通告還顯示,2017年8月18日至2018年12月22日期間,該公司在“滴滴出行”APP司機端銷售“拉活寶”車主保障計劃和乘客端銷售重疾保障計劃時,突破向原保監會備案的保險費率表上下限收取保費。
“尊享”系列產品為眾安保險旗下主打產品。一位眾安保險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我司在接受檢查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相關會議及時傳達,并認真總結,切實反思,責成專項工作組制定并積極落實整改方案,立查立改。經梳理對照,此次監管通報的問題宣傳頁面已在2018年年底主動下架,問題產品也進行了主動替換調整。”
該人士還表示:“公司目前已對外梳理產品規則、提升理賠時效,使保險產品更親民、更易理解;對內成立消費者權益保護部,統籌公司整體的投訴處理及流程改進,及時對接客戶投訴訴求并妥善處理,不斷改善客戶體驗,降低投訴發生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