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3 19:50:50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梁梟
圖片來源:聯想集團微信公眾號截圖
從體制內處級干部到聯想集團CFO,再到參與創(chuàng)辦博裕投資,投資阿里巴巴、網易云音樂等知名公司及項目,商界木蘭馬雪征的突然去世在業(yè)內泛起陣陣漣漪。
繼聯想集團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9月2日晚間發(fā)布悼文后,今日(9月3日)晚間,聯想集團CEO楊元慶通過聯想集團官方微信平臺發(fā)文悼念馬雪征。“她和我,都把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聯想。”楊元慶在悼文中表示,與馬雪征相識近三十載,“都說‘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作為一世的戰(zhàn)友和朋友,我懷念她”。
以下為悼文全文:
Mary走了,很突然,以至于我到今天依然恍惚,覺得大步如斯、大笑如許的她隨時會敲開我的門,風風火火進來說點什么。
算一算我們已經認識了近30年,都說"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作為一世的戰(zhàn)友和朋友,我懷念她。
她和我,都把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聯想。我們前后腳加入聯想,一起度過了2001年分拆之后聯想集團的頭7年“創(chuàng)業(yè)”歲月。其實分拆時,Mary更應該留在熟悉的控股,但她毅然選擇加入集團,跟我這個正好小她一輪的小兄弟并肩戰(zhàn)斗。
我們打贏了并購IBM PC業(yè)務那場硬仗,也一起見證了聯想在全球舞臺上一步步的發(fā)展和壯大。
她是勇敢的,進入聯想之前,她在體制內如魚得水,得到政府領導的賞識,與全球的科學家、學者們往來甚歡。但她卻選擇放棄了自己曾經的積累,走出舒適區(qū),加入了我們這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我理解她,那時的聯想雖小,卻斗志昂揚,空間巨大,是一個能肆意揮灑汗水的戰(zhàn)場。柳總知人善用、目標高遠,更吸引了她。果然,Mary的才干得到盡情施展,她很快協助柳總在香港建立起國際化的橋頭堡,為聯想上市立下了汗馬功勞。
她是堅韌的,在我們決心“吃螃蟹”,通過并購IBM PC業(yè)務“走出去”的時候,是她率領了一個5人團隊奔赴美國,迅速組建了專業(yè)的顧問團,抽絲剝繭般解決了并購過程中遇到的政治、經濟、文化難題,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那場看似不可能的“蛇吞象”交易。
我信任她,越是不可能的任務,越是復雜多變的形勢,她越能迸發(fā)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力量。在金融界、投資界,Mary憑一己之力建立了廣泛人脈,為聯想發(fā)展鼓風助力。
她是柔軟的,無論是一次次挽救近乎進入死局的談判,還是平衡多元化團隊中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間的關系,她總是能夠憑借獨有的智慧、同理心和超強的溝通能力打破僵局。
我欽佩她,羨慕她,太多的人能夠認真工作,卻總是做不到認真生活,而她是少數能夠真正顧全家庭與事業(yè)的職業(yè)女性,優(yōu)雅干練,真誠幽默。她是美食家、時尚家,在舊金山帶我們去嶺南小館吃椒鹽螃蟹,在銅鑼灣雜貨鋪一樣的表行淘性價比超高的手表。去任何地方,想找好吃好玩的,問Mary就對了。
Mary走了,與她并肩奮斗的一個又一個日子清晰如昨,那些被無數筆墨記載過的故事鮮活如初,或許她沒有離開,只是回到了那些燦爛歲月里。
一批批聯想人終將老去,但一代代新聯想人會把故事繼續(xù),或許,這才是紀念她最好的方式。
崢嶸一世,韶華永存。
楊元慶
2019年9月3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