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7 10:44:08
每經實習記者|宋可嘉 每經記者 謝振宇 每經編輯|梁梟
Ismail Serageldin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戰略合作的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舉行。尼扎米國際中心聯合主席Ismail Serageldin在論壇上發表致辭稱,長期以來,被視為國際世界秩序演變特征的全球化正在受到挑戰,但由于信息和通信技術革命增強了交流,科學的有效全球化成為了可能。
Ismail Serageldin表示,科學就像一個全球企業。在美國發生的事情,在巴西、俄羅斯和中國馬上就會為人所知,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全球社會的一部分。而科學又像一個集體企業。所有科學家的工作都是點滴的積累,他們所有的工作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為新技術的發展和這些技術在不同社會的商業化開辟了新的道路。
同時,Ismail Serageldin也表示,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和創新(STI)正在創造新的現實,這些新的現實給個人和社會都帶來了新的問題。三代人之前,人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心臟移植、試管嬰兒、基因編輯,更沒有想到在互聯網上會面臨嚴重的信息造假等問題。因此,未來的技術需要重新定義我們的邊界和道德行為準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