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非洲投資,“一帶一路”項目可以更多向非洲傾斜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9 00:23:56

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跟非洲合作,既不干涉別國內政,進行援助時也不附加政治條件,而是支持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其國情的發展道路。非洲有一句諺語:青蛙的鼓噪,豈能阻止牛到河邊飲水!某些西方國家的干擾、破壞,不會阻礙中非之間的合作。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中非關系一直是我國外交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來,中非之間的領導人互訪、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日益頻繁,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非關系正走向新的高度。

然而日益緊密的中非關系也讓某些“戴著有色眼鏡”的國家妄加揣測,甚至罔顧事實指責中國在非洲搞所謂的“新殖民主義”。而在另一方面,國內也有聲音認為,貧窮落后、政局動蕩等背景下的非洲,是否值得中國企業去投資?

對于這樣的質疑,專家早已給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在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 · 每經智庫戰略合作的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針對一系列熱點問題,對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進行了專訪。

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某些西方國家的干擾不會阻礙中非合作

NBD:最近幾年中國領導人頻繁訪問非洲,您覺得這釋放出了什么信號呢?

劉貴今:中國領導人最近幾年頻繁訪問非洲,習近平主席已經4次訪問非洲多個國家,另外李克強總理、栗戰書委員長等領導人也曾訪問過非洲。

這個現象反映出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是中國對非洲國家的重視。從1991年錢其琛同志還在外長任上的時期開始,幾乎每年我國外長的開年首訪目的地都是非洲,這種做法承襲下來到現在已將近30年。

第二反映出中非關系向前發展需要國家領導人之間頻繁的對話。中非關系就像“走親戚”一樣,親戚要越走關系才會越密切。

中非關系已經經過幾個“連跳”——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的時候,我們把它定位為新型伙伴關系。

到了2006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的時候,我們把它定位為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

到了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中非領導人共同把這個關系提升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去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雙方簽訂了共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所以中非關系已經超越了雙邊的范疇,走到了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階段。

第三點,也說明中非領導人都有加強這種戰略合作的共同愿望。非洲有50多個國家,絕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都曾到中國來進行過訪問。比如像去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方接待了大量非洲領導人到訪。這一峰會也成為中國現代外交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會議。

NBD:某些國家戴著“有色眼鏡”,罔顧事實指責中國在非洲搞所謂的“新殖民主義”,您是如何來回應這種觀點呢?

劉貴今:你說得很對,的確有個別國家是帶著有色的眼鏡,以一種十分偏狹的心理來看待中非關系和中非合作。因為在西方某些政要或者媒體的眼中,非洲是他們的“世襲領地”,是他們的“后花園”。

由此一來,中國跟非洲發展關系,這一部分人就覺得中國是動了他們“籃子里的奶酪”,就感到芒刺在背、骨鯁在喉,很不舒服,找種種理由和莫須有的罪名,來給中國抹黑。

實際上,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受到非洲國家的廣泛歡迎。因為中國跟非洲合作,既不干涉別國內政,進行援助時也不附加政治條件,而是支持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其國情的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中國不會對非洲的投資尋求狹隘的地緣政治利益,也不會搞所謂的“債務陷阱”,因為我們對非洲的貸款是用于發展的,它是用來“養雞生蛋”的。

非洲有一句諺語叫:青蛙的鼓噪,豈能阻止牛到河邊飲水!某些西方國家的這種干擾、破壞,不會阻礙中非之間的合作。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非合作將邁向更綠色、更可持續的階段

NBD:在很多中國人的印象中,談到非洲往往跟“貧窮”“政治不穩定”等聯系在一起,我國加大對非洲的投資,會不會有風險呢?

劉貴今:的確,貧窮、落后甚至戰亂,這些現象在非洲是存在的,非洲仍然是一個最貧窮的大陸,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非洲是一個豐富多彩、有潛力的大陸。我們看到它的貧窮和落后,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我們還應該看到它巨大的發展潛力,看到它豐富的資源,最終會轉化為發展的潛力;要看到非洲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其領導人都把發展看作他們的第一要務;還要看到近年來非洲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取得的發展和進步。

風險是存在的,到哪里投資都會有風險,但不能因為有了風險就不去投資了,風險也可以變成機遇。非洲正是因為存在一些風險,存在著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之處,這樣更為中國公司進入非洲提供了大量機會。

風險小一些的地方固然可能基礎設施好、法律健全,但當地未必歡迎我們去投資。而非洲國家當前是敞開雙臂歡迎中國投資,幾乎沒有哪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在會見中國領導人時,不提出希望中國增加對非洲的投資。與此同時,他們也都希望更多地學習和借鑒中國的經驗。

最近幾年來,不少非洲國家相繼提出“向東看”。舉一個小小的例子,2006年,我陪當時的南非總統到北京來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他一天晚上突然提出來要買書,買中國人寫的關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書。他說,要了解中國,必須看中國的出版物。后來,他回去寫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是世界的希望,也是非洲發展的希望。

NBD: 非洲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如何,“一帶一路”給非洲帶來了哪些變化?您怎么看待中非關系的未來?

劉貴今: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之后,非洲國家熱烈、積極地希望能夠加入共建“一帶一路”的行列。

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習主席明確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去年中非合作論壇上,主題之一就是“一帶一路”對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接非盟《2063年愿景》,對接各國的發展戰略。

非洲國家把“一帶一路”看作一個對話合作的平臺,能夠使中非雙方共同受益。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已經有了一些大的合資項目,比如亞吉鐵路,現在這個鐵路還在延伸。當然“一帶一路”還需要在項目上更多地向非洲國家傾斜。

無論是在中非合作論壇的平臺上, 還是在“一帶一路”的平臺上,中非之間的合作前景都十分廣闊,現在還要邁向更高的階段,實現轉型升級,實現更可持續、更綠色的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