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09-09 05:46:06
目前,“刷臉”支付、認證、辦事等已廣泛應用在各種生活工作場景中,AI換臉后,用戶的面部信息面臨被泄露的風險,不僅可能讓用戶“丟臉”,還有可能讓用戶丟錢、丟清白、丟信用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沒想到我的臉也可以這么好看,感覺自己就是明星了!”“終于能讓我體驗一把跟偶像飆戲的感覺了!”近日,一款名為“ZAO”的換臉APP(應用程序)火爆網絡,不少網友在朋友圈、微博上分享自己換臉后的短視頻作品。然而,很快有網友質疑“ZAO”的用戶協議侵犯用戶隱私權、肖像權等,律師也指出用戶必須同意條款才能使用軟件,這樣的用戶協議屬于霸王條款,是無效的格式條款。9月3日,工信部約談“ZAO”APP相關負責人,要求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主管部門要求,組織開展自查整改。
從一夜爆紅到被約談整改,“ZAO”APP的遭遇,又一次為網絡數據安全問題敲響警鐘。已有報道指出,相對于“換臉”技術本身,安全風險更集中于人臉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和傳輸等環節。目前,“刷臉”支付、認證、辦事等已廣泛應用在各種生活工作場景中,AI換臉后,用戶的面部信息面臨被泄露的風險,不僅可能讓用戶“丟臉”,還有可能讓用戶丟錢、丟清白、丟信用等。
為什么網絡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如此脆弱?許多用戶沒想到,只是玩了一個APP,就面臨如此嚴重的信息泄漏風險。問題的解決不能只寄望于網民自身提高辨別能力和網絡安全意識,畢竟全社會媒介素養的進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么,行業自律的緊箍咒應該更強,外部監管也應該走在更前,共同堵住漏洞,防患于未然。
技術是中立的,但使用技術的人是有立場的。企業應該加強新技術、新業務的安全評估,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防范自有業務平臺被利用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等風險隱患。監管部門也可以加強APP上架前的審核規范。另外,對于虛假AI信息的識別,相關企業或研究機構也應該盡快研究開發。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對監管手段與方法的與時俱進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短板和難題,立法者、執法者和相關機構需要共同尋求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的破解之道。
當然了,對于AI換臉技術,不能一刀切地看待。在影視、醫療、出行等領域,AI換臉確實能發揮更大正面作用。回過頭看,“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的換臉APP,將高深的AI換臉技術簡化、門檻降低,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進步的樂趣,也滿足了網友獵奇、美顏、社交等需求,自然受到用戶歡迎。但是,安全總是一失萬無。AI換臉好玩,如果丟了信息安全,即使有“爆款”潛質,這樣的APP也走不遠。
人民日報海外版 葉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